因果循环
路阻火焰山是因,孙行者调芭蕉扇是果。这反映了因果的连锁反应,一切皆有前因后果。
刚柔相济
孙悟空的勇猛与智慧,体现了刚柔并济的特点,在面对困难时,刚与柔相互配合。
时位观念
孙行者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下,采取不同的行动,体现了对时位的把握和适应。
三、《西游记》第五十九回的原文与白话文:
原文:
行者上前叫:“牛大哥,开门!开门!”呀的一声,洞门开了,里边走出一个毛儿女,手中提着花篮,肩上担着锄子,真个是一身蓝缕无妆饰,满面精神有道心。行者上前迎着,合掌道:“女童,累你转报公主一声。我本是取经的和尚,在路遇难,特来借宿。”女童道:“长老请进。我与你转达便是。”行者谢了,随女童径入洞天深处。
白话文:
孙悟空走上前去叫:“牛大哥,开门!开门!”只听“呀”的一声,洞门打开了,里面走出一个毛头毛脑的女子,手里提着花篮,肩上扛着锄头,真是一身破旧没有打扮,满脸精神充满道心。孙悟空走上前去迎着她,双手合十说道:“小姑娘,麻烦你替我转告公主一声。我本来是去取经的和尚,在路上遇到了困难,特地来借宿。”小姑娘说:“长老请进。我替你转达就是。”孙悟空谢过她,跟着小姑娘直接进入了洞天的深处。
四、《西游记》第59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的部分文言文及译文:
原文
话表三藏遵菩萨教旨,收了行者,与八戒沙僧剪断二心,锁鑨猿马,同心戮力,赶奔西天。说不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历过了夏月炎天,却又值三秋霜景,但见那:薄云断绝西风紧,鹤鸣远岫霜林锦。光景正苍凉,山长水更长。征鸿来北塞,玄鸟归南陌。客路怯孤单,衲衣容易寒.
译文
话说唐僧遵照菩萨的教诲,收了孙悟空之后,与猪八戒、沙僧摒弃了二心,锁住心猿意马,齐心协力奔往西天。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度过了炎热的夏天,又到了深秋时节,只见那:淡淡的云彩断开,西风紧吹,鹤在远处的山上鸣叫,霜打过的树林一片锦绣。景色一片苍凉,山路漫长,水路也漫长。大雁从北方边塞飞来,燕子回到南方的小路。行路人害怕孤单,僧衣也容易让人感到寒冷。
原文
师徒四众,进前行处,渐觉热气蒸人。三藏勒马道:“如今正是秋天,却怎返有热气?”八戒道:“原来不知,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为天尽头。若到申酉时,国王差人上城,擂鼓吹角,混杂海沸之严。日乃太阳真火,落于西海之间,如火淬水,接声滚沸;若无鼓角之声混耳,即振杀城中小儿。此地热气蒸人,想必到日落之处也。”大圣听说,忍不住笑道:“呆子莫乱谈!若论斯哈哩国,正好早哩。似师父朝三暮二的,这等担阁,就从小至老,老了又小,老小三生,也还不到.”
译文
师徒四人继续前行,渐渐觉得热气逼人。唐僧勒住马说:“现在正是秋天,怎么反而有热气?”猪八戒说:“原来你不知道,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是日落的地方,俗称天尽头。到了申时酉时,国王派人上城,擂鼓吹号,来混杂那像海水沸腾一样的声音。太阳是太阳真火,落在西海之间,就像火淬入水中,接着声音就像水沸腾一样;如果没有鼓角声来混杂,就会震死城里的小孩。这里热气蒸人,想必是快到日落的地方了。”孙悟空听了,忍不住笑道:“呆子别乱说!要说斯哈哩国,还早着呢。像师父这样朝三暮四的,这样耽搁,就算从小到老,老了又变小,老、中、小三辈子,也到不了。”
原文
只见门外一个少年男子,推一辆红车儿,住在门旁,叫声“卖糕!”大圣拔根毫毛,变个铜钱,问那人买糕。那人接了钱,不论好歹,揭开车儿上衣裹,热气腾腾,拿出一块糕递与行者。行者托在手中,好似火盆里的灼炭,煤炉内的红钉。你看他左手倒在右手,右手换在左手,只道:“热热热!难吃难吃!”那男子笑道:“怕热莫来这里,这里是这等热 。”行者道:“你这汉子好不明理,常言道,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他这等热得很,你这糕粉,自何而来?”那人道:“若知糕粉米,敬求铁扇仙.”
译文
只见门外有个少年男子,推着一辆红车子,停在门旁,叫着“卖糕!”孙悟空拔了根毫毛,变成一个铜钱,向那人买糕。那人接了钱,不管好坏,揭开车子上的布,热气腾腾的,拿出一块糕递给孙悟空。孙悟空托在手里,就像火盆里烧红的炭,煤炉里的红钉子。只见他左手倒到右手,右手又倒到左手,直说:“热热热!难吃难吃!”那男子笑道:“怕热就别来这里,这里就是这么热。”孙悟空说:“你这人好不懂道理,常言道,不冷不热,五谷不结。这里这么热,你的糕粉是从哪里来的?”那人说:“要知道糕粉的米,还得求铁扇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周易哲学深度解析西游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周易哲学深度解析西游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