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啊,您看这‘五禁’,可不是随便定的,它背后可是有着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呢。咱们中医讲究的是人体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人和大自然是好朋友,得互相配合。
这十天干,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它们和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都有着对应的关系。不同的日子,就像大自然给人体发出的不同信号,人体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都会根据这些信号做出相应的调整。
比如说,甲乙日对应木,木在人体和肝相关,肝又开窍于目,其经脉上达头面,所以甲乙日气血上头面。这时候在头面部扎针,就容易干扰气血的正常运行,影响肝的功能。再比如,丙丁日对应火,火和心相关,心主血脉,阳气在这个时候旺盛,往肩、喉这些部位走,在这些地方做特定的针灸操作就可能导致阳气过盛。
戊己日对应土,土和脾胃相关,脾胃在这个时候有自己的功能特点,在腹部做一些影响脾胃的针灸操作就不合适。庚辛日对应金,金和肺相关,肺主气,气的运行和关节有密切关系,庚辛日在关节扎针容易伤气。壬癸日对应水,水和肾相关,肾主藏精,冬季人体阳气潜藏,在足胫扎针容易伤肾伤阳。
所以啊,这‘五禁’就是老祖宗们根据人体和自然的这种奇妙呼应关系总结出来的经验,咱们得好好遵循,这样才能让针灸治疗既安全又有效。就像开车得遵守交通规则,针灸也得遵守这‘五禁’的规则,不然就容易出问题。”
“黄帝呀,这‘五禁’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可重要了。医生们在给病人扎针的时候,就像在走钢丝,得小心翼翼的。
比如说,有个病人在甲乙日来看病,症状是头痛。这时候医生就得特别小心了,虽然头痛扎头可能看起来是个直接的办法,但因为是甲乙日,就得换个思路。不能直接在头上扎针,那就好比在雷区冒险。可以考虑从调理肝脏入手,因为甲乙日气血和肝相关嘛。通过针刺肝经上的其他穴位,像太冲穴,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这个穴位就像肝脏的‘小开关’,调节肝经气血,让气血运行顺畅,头痛可能就缓解了。
再比如说,丙丁日来了个喉咙痛的病人。医生不能像平常一样,直接就在喉廉泉穴做‘振埃’操作。得先想想办法把体内过盛的阳气降一降,就像给过热的发动机降温。可以让病人喝点清热的中药,像金银花、连翘泡的水,把热邪清一清。等阳气没那么盛了,再考虑其他合适的治疗方法,而不是盲目地在禁忌部位扎针,不然就像给熊熊大火浇油,病情反而加重。
戊己日要是遇到肚子不舒服,像是有积水、腹胀这类情况的病人,虽然想着‘去爪泻水’能解决问题,但因为是戊己日,就得谨慎。可以先通过饮食调理,让病人吃点容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脾胃负担,就像给‘粮食加工厂’少派点活儿。等过了戊己日,再根据情况看是否需要做腹部的针灸治疗。
庚辛日要是有关节疼痛的病人来就诊,医生可不能图方便,直接就在股膝关节扎针。得先采用一些温和的方法,比如热敷,就像给关节盖了个温暖的小被子,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等过了庚辛日,再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进行针刺治疗,避免损伤关节的气血。
壬癸日如果有足胫部位不舒服的病人,比如小腿酸痛。医生不能马上就在足胫扎针,而是可以让病人泡泡脚,加点艾叶,艾叶能温通经络,就像给寒冷的‘蓄水池’带来温暖,促进气血运行。等过了壬癸日,再看情况决定是否针刺。
在临床中,医生们要是不遵守这‘五禁’,那就可能出大问题。就好比一个不遵守规则的司机,在马路上横冲直撞,肯定会引发交通事故。比如说,在甲乙日给病人头部扎针,可能导致病人头晕、恶心,甚至出现更严重的脑部气血问题。在丙丁日对肩喉部位做不当针灸,可能让病人喉咙肿痛加剧,甚至引发高热。戊己日贸然在腹部扎针,可能让病人脾胃功能受损,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庚辛日在股膝关节乱扎针,可能让关节疼痛不但没减轻,反而更严重,甚至影响关节活动。壬癸日在足胫扎针,可能让病人阳气受损,变得畏寒怕冷,身体虚弱。
所以啊,这‘五禁’就像是针灸医生的‘紧箍咒’,时刻提醒着医生们要谨慎行事。医生们得像熟悉自家后院一样熟悉这‘五禁’,在临床中严格遵守,这样才能保证针灸治疗的安全和有效,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黄帝啊,这‘五禁’可不只是医生要知道,患者自己也得了解一点,这对自我保健很有帮助呢。
比如说,老百姓知道了甲乙日不能随便在头上折腾,就不会在这一天去做那些可能刺激头部的事儿,像用力按摩头部、去理发店做那种特别刺激头皮的护理。要是不小心在甲乙日头痛了,也别急着找个地方就扎针,先试试其他温和的办法,比如用梳子慢慢梳头,促进头部气血流通,说不定头痛就能缓解一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