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黑芝麻,对肾特别好,能让肾这个小火炉烧得更旺。红枣呢,能补气血,对心和脾都有帮助,就像给心和脾这两个兄弟加加油。”
“另外,生活习惯也很重要哦!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晚上可是五脏休息和自我修复的时间,就像给城堡里的五个大领主都放了个假,让他们好好恢复恢复精力。要是经常熬夜,五脏就没办法好好休息,就会越来越柔弱。”
“还有啊,心情也得保持舒畅。不要老是生气、郁闷,这些坏情绪就像城堡里的小怪兽,会破坏五脏之间的和谐。要学会开开心心的,没事多出去走走,看看花,看看草,让自己心情美美的。心情好了,五脏的气血运行也会更顺畅,身体也就更健康啦。”
黄帝又问:“少俞啊,那有没有什么运动或者按摩之类的方法,能帮助调理五脏柔弱呢?”
少俞笑着说:“当然有啦!运动方面呢,像太极拳就特别好。太极拳的动作慢悠悠的,柔和又舒展,能让身体的气血都顺畅起来,对五脏都有很好的滋养作用。就像给城堡里的各个通道都疏通了一下,让气血能自由地跑来跑去。”
“按摩也很有效哦!比如说,经常按摩足三里这个穴位,就在小腿上。足三里可是个超级大穴位,对脾胃特别好,就像给脾这个大管家做了一次舒服的按摩,能增强脾胃的功能。”
“还有内关穴,在手腕上,经常按摩它能调理心脏的功能,让心这个大管家能更好地工作。另外,太溪穴对肾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每天按摩一会儿,能让肾这个小火炉一直旺旺的。”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又问:“少俞啊,在古代,医生们是怎么根据这些理论来给病人看病治病的呢?”
少俞笑着说:“黄帝大大,在古代呀,医生们可厉害啦!他们通过望、闻、问、切这些方法,就能判断出病人的五脏是不是柔弱,有没有得消瘅的倾向。”
“比如说,医生会先看看病人的脸色,如果脸色苍白或者发黄,没有光泽,这可能就是气血不足,五脏柔弱的表现。然后再听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如果声音微弱,有气无力的,这也可能说明肺和脾不太好。”
“接着,医生会问问病人的饮食、睡眠、大小便这些情况。要是病人吃不下饭,睡眠不好,大便也不正常,这都能反映出五脏的问题。最后呢,医生会摸摸病人的脉象,通过脉象的变化来判断五脏的状态。”
“如果判断出病人五脏柔弱,容易得消瘅,医生就会根据具体情况开药方。比如说,如果是脾胃柔弱,可能会用一些健脾益气的药物;如果是肾柔弱,就会用一些补肾的药物。通过这些药物的调理,让五脏慢慢强壮起来,预防消瘅病的发生。”
黄帝感慨地说:“少俞啊,中医真是太神奇啦!那在现代,这些理论还有用吗?”
少俞哈哈一笑,说:“黄帝大大,这些理论在现代可有用着呢!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经常熬夜、吃垃圾食品、压力还大,这些都容易导致五脏柔弱。”
“而且呀,现在得消瘅这种病的人也不少呢,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就和消瘅有点相似。中医的这些理论能帮助现代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通过调理饮食、改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和按摩这些方法,就能预防和调理五脏柔弱,减少消瘅病的发生。”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把人体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像有些西医只关注局部的问题。中医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让身体自己去对抗疾病。所以啊,中医在现代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是守护我们健康的好帮手!”
咱们接着深入扒一扒这五脏柔弱和消瘅之间更复杂、更有趣的关系。咱先说说这五脏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就像一个紧密合作的小团队,心是团队的“老大”,掌控着精神和意识;肝呢,是个“情绪调节师”,负责疏泄情绪;脾是“后勤部长”,管着营养运化;肺像个“气体交换员”,掌管呼吸;肾则是“能量储备库”,储存着身体的精华能量。
当一个人五脏柔弱时,就好比这个团队里的成员都有点不给力。比如说,肝这个“情绪调节师”柔弱了,它就没办法很好地调节情绪,人就容易变得爱发脾气,情绪波动大。这股不良情绪就像一颗小石子,扔进了身体的“池塘”里,泛起层层涟漪,影响到其他成员。
肝的问题可能会连累到脾这个“后勤部长”。肝属木,脾属土,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里,木克土。当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像木长歪了,用力过猛,就容易克制脾土太过,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出现问题。这时候,人可能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身体没办法很好地吸收营养,就像“后勤部长”工作失误,团队成员都没吃饱饭,没力气干活啦。
再看看肺和肾。肺主气,肾主纳气,它们俩就像一对好搭档,一个负责把空气吸进来,一个负责把气往下收纳。要是肾柔弱了,就像“能量储备库”没什么存货了,肾没办法很好地纳气,肺吸进来的气就没办法很好地被身体利用,人就容易出现气短、气喘等症状,就像跑步没跑几步就喘得不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