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齐主萧道成驾崩后,其太子萧赜于建元四年(482年)三月初八日?登基,是为齐武帝,时年,四十二岁。在萧赜当皇帝期间,与一位得道高僧释宝志发生过许多故事。而宝志和尚就是降龙罗汉第一次在人间应化之身,在萧赜统治齐国的时候,多次显化神迹,以度化这位国君。本篇所说的就是宝志和尚如何度化齐武帝以及萧氏一族人的故事。
南齐建元年间,宝志和尚逐渐显示出奇异之处。他一连几天不吃饭,也没饥饿的表情;跟别人说的话,人们开始很难理解其含义,后来则都被事实所验证;志公和尚时常作诗,但是所说的语言就像是谶言咒语一样。
江东的人士与俗 民百姓都对他很是礼敬。
建元四年(482年)三月初八日,齐高帝萧道成去世,太子萧赜即位登基,是为齐武帝。齐武帝萧赜却看见宝志和尚如此深得百姓爱戴,唯恐这个看起来疯疯癫癫的和尚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
于是齐武帝萧赜就下诏书说:志公和尚乃是以妖言迷惑群众的恶僧,应该立刻逮捕,将他收监于建康。
几个士兵接收到皇帝的命令,一起前往道林寺去捉拿志公和尚。士兵们刚到道林寺门口,看见志公和尚已经站在寺院门口外面了,并且不等这些士兵开口,志公和尚就率先开口说话:“不用麻烦诸位了,我志公和尚在这里恭候诸位多时了,是奉皇帝诏令来逮捕贫僧的吧。”
前来捉拿志公和尚的那几个士兵,一听见志公和尚开口就说的这句话,顿时面面相觑,心里多多少少都感到震惊:这个和尚果然是得道神僧。
有个士兵对旁边的另一个士兵说:“这个和尚看来真的是得道高僧,我们只是奉命逮他入狱,带他去监狱的路上的时候,可不要太轻视他了。”
旁边那个士兵听了,点了点头。
其中一个士兵对志公和尚说道:“神僧既然知道是来抓你的,那就不用我们绑您了,你跟着我们走吧,到建康的牢狱里。”
志公和尚大方地跟着那几个官兵走。一路上,士兵也和志公和尚有说有笑,也请教一些问题。志公和尚都一一帮他们解答除惑。
走了大半天,志公和尚就跟着这几个士兵去建康的牢狱里面,被关了起来。
第二天,却有人看见志公和尚在市区内游逛。官兵连忙回到监狱里一看,宝志和尚却仍然被关在牢房里,宝志和尚对狱卒说:“门外有两驾车子给我送饭来了,用金钵子装着饭,你可以过去给我拿来。”
狱卒听见志公和尚说的话,嘲笑道:“你是在做梦吧?”
可狱卒刚把话说完,就看见齐王的文惠太子萧长懋和竟陵王萧子良一块儿来给宝志送饭,果然像志公和尚所说的那样,是拿着黄金钵盂装的食物。
狱卒见状,连忙打开关押志公和尚的监狱的门,让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送饭食进去。
志公和尚接过太子递过来的装满饭菜的黄金钵盂,说道:“太子有心了,竟陵王有心了。阿弥陀佛。”
说毕,志公和尚就坐了下来吃起饭。
太子萧长懋和竟陵王萧子良,站在旁边,却恭恭敬敬地对着正在吃饭的志公和尚合掌点头了一下,表示尊敬。
志公和尚把钵盂里的食物吃完后,就把钵盂放在地上,看了看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淡淡地说道:“太子和竟陵王可是还有话要说?但说无妨,贫僧听着。”
萧子良说:“启禀法师,子良之前与范缜辩论,范缜不相信困果报应,小友问如果没有报应,如何世上会有贵贱之分?范缜却说人生在世,就如花朵,同时生长又都随风飘落,有的掠过竹帘帷幕落到床褥上,有的越过篱笆围墙落在粪坑里。前者好比是殿下您,后者就是我了。虽然我们贵贱不同,但哪里有因果报应呢?而子良却无言以对。所以请教宝志法师,以何言论能驳斥无因果论?”
宝志和尚闻言,说道:“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因果是业力的自然法则,如同种子遇缘生长。但是因果并非一成不变,如同长在土地的树木,遇缘不同,则生长不同,变化不同,遇水则润,遇火乃焦,遇毒则死。萧生所说何尝不是一种因果,风从花落,花是因,风是助缘,随其缘变化,而花落不同之处。因果非空有,乃仗缘而生。”
宝志和尚又接着说道:“一切法皆是依因果之理而生成或灭坏。因是能生,果是所生。而且,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由因生果,因果历然。十界迷悟,不外是因果关系。如外界客尘与众生主体内心也互为因缘,由众生之无明生起我见,我见缘外界之客体,客体唤起众生之贪欲,贪欲引起恶行,恶行招引再生及痛苦,痛苦又加重无明。彼此既是因,又是果。互为因果。”
志公和尚又说法,道:“缘起?如同世间的万物依赖条件因缘聚合而生,如花需种子、土壤、阳光等条件。???而性空?就是现象本质无固定自性,如冰与水因温度改变转化,无永恒不变的“冰性”。所以此空非无,乃是变化不定,一切皆可能。一念善则天堂,一念恶则地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济公传奇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济公传奇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