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似乎早有预料,他示意张墨暂时降低机器转速,让轰鸣声稍减,然后平静地看向那位老翰林,声音清晰地说道:“王翰林此言,请恕叶某不敢苟同。”
他走到机器前,拍了拍那冰冷的钢铁外壳:“此物,非是与民争利,而是为民开源!”
他环视众人,提高声音:“请问王翰林,以往需要百人日夜不休方能完成的排水工程,若用此物,十人管理即可,省下的九十人,是成了流民,还是可以解放出来,去开垦更多的荒地,从事更精细的工巧?”
“以往织布效率低下,百姓衣不蔽体,若效率提升,布匹价格下降,是否能让更多穷人穿得起衣?此物用于矿山,能开采更深层的矿产,用于运输,能加快货物周转,这背后,又将催生多少新的行当,需要多少人手?”
他目光锐利地盯住那位王翰林:“时代在前进,工具在革新。若因惧怕改变而固步自封,那我大庆才真正是危在旦夕!新的机器会淘汰旧的劳作方式,但也会创造新的、更多的机会!关键在于引导和适应,而非因噎废食!”
叶明顿了顿,语气转为沉凝:“更何况,北疆虽定,海外未知,强军富民,离不开更强大的工坊和更高效的生产。若无此等利器,他日若遇强敌,我大庆凭何自保?难道要靠士子们的道德文章去抵挡敌人的坚船利炮吗?!”
最后一句,他几乎是喝问而出,声震全场。
那位王翰林被驳得面红耳赤,指着叶明“你……你……”了半天,却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叶明所说的“强敌”、“坚船利炮”,虽然有些危言耸听,却实实在在地戳中了一些人内心深处的隐忧。
林振邦在角落里,听着叶明铿锵有力的话语,看着那虽然轰鸣却代表着进步力量的“铁牛”,再对比王翰林那苍白无力的指责,心中最后一点摇摆彻底消失。他暗暗握紧了拳头。
演示会就在这种充满争议却又事实胜于雄辩的氛围中结束了。有人震撼,有人忧虑,有人不屑,但“蒸汽机”和“格物院”这两个词,却以无可阻挡的姿态,深深地烙印在了在场许多人的心中。
几日后,格物院正式挂牌成立。与此同时,科举“明算科”、“格物科”的报名也悄然开始。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报名者中,除了少数家境贫寒、试图另辟蹊径的读书人外,竟多了不少年轻的面孔,他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有的甚至是工匠打扮,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改变命运的期盼。
其中一个叫石柱的年轻铁匠,在报名时紧紧攥着自己那本满是油污、记录着各种锻造心得和简易图形的小册子,对负责登记的赵青说道:“大人……小人,小人只是觉得,那‘铁牛’的力量,很美。小人想弄明白,它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力气……”
赵青看着这个眼神炽热的年轻人,仿佛看到了当初在安阳时,那些因为新式农具、新式织机而焕发活力的百姓。他微笑着点点头,在名册上郑重地写下了“石柱”的名字。
格物院的大门,终于向这些曾经被排斥在主流之外的“实学”人才,正式敞开了。
格物院正式挂牌开院的日子,选在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没有锣鼓喧天的庆典,没有高官云集的排场,只有叶明、周廷玉、陈实等核心人员,以及通过初步筛选的三十余名首批学员,站在修缮一新却依旧透着朴实刚健气息的院落中。
这些学员成分复杂,有像石柱这样眼神炽热、手掌粗糙的年轻匠人;有穿着洗得发白长衫、眉宇间带着些许忐忑和期待的寒门读书人;甚至还有两个是家中经营工坊、被父辈送来学习“新式机器”管理的商户子弟。他们彼此打量着,眼神中有好奇,有审视,也有几分同处新鲜环境的局促。
叶明站在前方一块略高的石阶上,目光扫过这一张张面孔,心中感慨。这就是他播下的种子,未来能否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今日便是开端。
“诸位!”叶明声音清朗,传入每个人耳中,“欢迎来到格物院。在这里,你们过去的身份、家世,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对未知的好奇,对实学的兴趣,以及愿意用双手和头脑去探索、去创造的决心!”
他顿了顿,指向身后那座依旧隐约传来“铁牛”低沉轰鸣声的工坊:“你们听到了吗?那是力量的声音,是变革的声音。但支撑这力量的,不是虚无缥缈的仙法,而是确凿无误的‘道理’——水的沸腾会产生压力,压力可以推动物体,杠杆可以省力,齿轮可以变速……这些,就是你们未来要在这里学习、掌握,并最终运用自如的东西!”
“格物院,不教八股文章,不空谈道德。我们要学的,是天为何下雨,地为何震动,铁为何坚硬,火为何灼热!我们要掌握的,是如何计算田亩粮产,如何规划水利工程,如何改进织机农具,甚至如何造出比‘铁牛’更强大、更精巧的机器!”
学员们屏息静气地听着,眼神逐渐亮了起来。
《打造最强边关》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悦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悦小说网!
喜欢打造最强边关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打造最强边关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