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煦斟酌了一下用词,但是作为斯文的读书人,他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来,便道:“这要是我,就算郑家的女儿美若天仙,肯定也不会想和郑家女子再有任何牵扯的,何况是安王那样英明之人。同样,郑家这样做,就算安王愿意,庆王也不会同意的。”
想着这些,袁煦颇为不解地道了一句,“也不知道这郑家怎么想的,有个做庆王侧妃的女儿了,竟然还想押投安王。”
不出意外,储君多半是在安王或者庆王之间产生了。郑家这想法挺美,若是他们两边都攀上,最后不管是谁胜出,也不管自家女儿是正妃还是侧妃,都能飞黄腾达。可是,这样做,既要又要,却也不怕鸡飞蛋打。
水乔幽只是听着,没有说话。
顾寻影追问道:“那何小姐为何也不行?”
袁煦想到外界关于颖丰公主与庆王姐弟感情更好一事的说法,看了水乔幽一眼,见她没有提示,身体也往前倾了点,又放小了点声音。
若是水乔幽也往前倾斜微许,三个人落在他人眼里,就像是心怀不轨之人,在商讨什么不可告人的秘事。
“何小姐能不能嫁给安王,关键应该不在安王,也不在她自己,而在颖丰公主与尚书令,还有陛下。”
最后两个字,他也用嘴型表示,没有发出声音。
他自信说完后,又有些不自信地问水乔幽,“小叔,我说的可对?”
他所说的,水乔幽听得并不如顾寻影认真,却也将话都听入了耳中。
他说的都对,然则,还未入世的年轻人明显还不如自己父亲精明,更不如他对朝局敏感。
不管是梁家、郑家,还是何家,这三家不是与庆王关系密切就是与颖丰公主息息相关,且都有着朝廷重臣。
青国并未有律例规定,驸马不得在朝中担任要职。颖丰公主的驸马,据说年轻时,也是才高八斗。这样的人,与颖丰公主成亲,又有一个官至尚书令的父亲,不说平步青云,也应颇有建树。事实上,直至今朝,这位何驸马从未在朝廷担任过任何实职。
这多半不是颖丰公主不想提携驸马,而是尚书令对自己儿子的要求。
尚书令何道,按照外界对他的谈论,应当是守正不阿之人。这样的人,太子没有成为天子之前,明面上必定是会独善其身的,更不用说,如今还没有太子。
庆王与颖丰公主如何,那是颖丰公主的事。处在何道这样的高位上,这个时候,不会去攀安王府这门亲事。就算青皇赐婚,他必定也是要推拒一番才算符合青皇对他的倚重。
除非青皇想法坚定,一定要让二府联姻。
何府已经娶到了一个颖丰公主,青皇应当不会有此举动。
楚默离作为一个能替自己父亲开疆扩土,心甘情愿担负骂名的人,怎会看不懂时势,就算想要寻找助力,此时也不会去找尚书令府。
这何家小姐的举动,应当真是一场偶遇所来的心动,目前也不会有任何结果。
梁家与郑家,一个与庆王府算表亲,一个可算姻亲。
梁家老太爷,官拜太傅,与庆王府的关系,是因庆王妃,算属被动。可与安王府的关系,可属主动。按理来说,不应该再与安王府扯上关系。
当然,若青皇真的有让梁府与安王府结亲的意思,梁家自是无法推拒的。
这也将意味着,储君之位,变数从猜测变成了事实。
郑家,在退过安王府一桩婚后,又不惜冒着得罪庆王的危险,明目张胆地想通过联姻与安王府重修旧好。这样一来,储君之位不管最后花落谁家,郑家都能得到保障。
只不过,若是此事不成,郑家必然是要得罪庆王的。
水乔幽瞥向对面,郑侧妃这样的身份,还亲自陪自己母亲来首饰铺子里看首饰,郑夫人又带上了另外的姑娘,实属少见。
郑家这样做,要么就是有足够的把握,可以促成这桩事,要么就是郑家与庆王府的关系出现了变故,致使他们已经无法考虑后果,不得不这样做。
至于颖丰公主,她若不能影响储君人选,庆王与她关系好与不好,实则不会有太大影响;她若真能,梁、郑、何三府行事将需更多考虑, 青皇行事之前,也定会将她考虑在内。
而且,颖丰公主和庆王关系是否真的亲密,外界所传,更多时候,也只能是外界所传,真实如何,只有他们自己知晓。
水乔幽还没有点评,对面铺子里的一屋子女人已经散场了。
顾寻影与袁煦先后都将目光望了过去。
没过多久,何家小姐趾高气扬地走出了铺子。
半盏茶不到,梁小姐也离开了,面上看不出不悦也没看出喜悦。
二楼雅间里,郑夫人还在与郑侧妃说着什么,面色不是很愉快。一连半盏茶,话语不停。郑侧妃只是安静坐着饮茶,并未搭话。
通过三方神情,不用过去,也知道那支珠钗最后归入谁人手中。
戏看完了,时辰也不早了,水乔幽站了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日暮醉归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日暮醉归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