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城头的硝烟尚未散尽,断壁残垣间仍缠绕着淡淡的血腥味,被炮火熏黑的城砖上,隐约能辨认出前日厮杀留下的刀痕箭孔,当然也少不了炮弹砸下的深坑,这是火器时代到来的证据。崇祯帝朱由检身着嵌银丝的墨绿色龙袍,腰间佩着军刀,踏过沾着血渍与尘土的青石板,目光缓缓扫过列队肃立的明军将士。晨光穿透云层,洒在他年轻却坚毅的脸庞上,也照亮了将士们甲胄上的霜华。
辽东已经是寒冬将至,却是大明洗尽数十年屈辱的开端。
“传朕旨意!”崇祯的声音沉稳有力,在空旷的城楼上回荡,穿透了营中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与兵器碰撞声,“自今日起,以盖州为基,设立辽 南督师府,总领辽东防务、安抚百姓、整饬军纪!朕坐镇此处,辽东一日不平,朕一日不撤!”
话音刚落,曹变蛟、吴三桂、孔有德三人跨步出列,单膝跪地领命,铠甲与地面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曹变蛟,你率部守西城,重点防范耀州方向来敌;孔有德,你镇守南城,兼顾沿海防线,严查走私与建奴细作;吴三桂,你扼守东城与北关,掌控通往海城的要道。”
崇祯指尖点向身后悬挂的舆图,红笔圈出的盖州疆域清晰明了,“先锋营核心职责——固守盖州城防,巡查周边三十里防线,凡遇建奴哨探,格杀勿论;凡遇流离百姓,一律收容安置!其余将领整顿兵马,待命而动!”
三人齐声应诺,其余人包括阎应元、黄得功等人都是应诺,声震四野。
崇祯转头看向身旁的锦衣卫指挥使李若涟,递上两道明黄圣旨:“第一道发往鲁豫总督袁可立,令其从山东粮仓调粮五万石、盐三千斤,务必以最快速度运抵盖州;第二道传至大明皇家银行,拨款五十万元白银,一半用于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发放赈济粮、修缮房屋;另一半充作新军扩编之资,招募辽东流民中的青壮年,补充兵源。”他顿了顿,加重语气,“十日之内,粮草与银元必须到位,若有延误,以军法论处!”
李若涟躬身领旨,腰间的绣春刀碰撞作响,当即转身大步流星走下城楼,两名锦衣卫校尉紧随其后,快马扬尘而去。
城西北角的校场上,十门崭新的崇祯一式火炮正被工匠们小心翼翼地调试。
黝黑的炮身泛着冷光,炮管长达丈余,尾部刻着精致的刻度表,底座装有厚重的铁轮,便于拖拽移动。这是崇祯命工部历时半年改良而成的利器,仿另一个时空的西洋火炮规制,却在炮管材质与装填机制上做了革新,射程逾三里,较旧式火炮远了一倍,装填速度也快了三成,发射时只需三人协作,便可快速完成装弹、瞄准、击发。
“嘿,听说了吗?朝廷的这火炮,不,神威大将军炮真能打三里地?”一个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的老农凑在人群外围,踮着脚尖打量着这些“大家伙”,他叫王二柱,是盖州城西的农户,昨日刚从山中避难归来,家园虽毁,却万幸保住了性命,听说朝廷要发救济粮,就赶紧跑了回来。
身旁的同乡李石头也跟着点头,手里还攥着刚从督师府领到的半袋糙米,这糙米和中原地区大不同,颗粒细长,说是从南洋暹罗等地送来的。“俺们之前见建奴的火炮,打一里地就颤巍巍的,那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万历朝的将军炮。如今的这神威大将军要是真管用,盖州可就安全了。”
如今随着崇祯一式火炮在辽南打得建奴溃不成军,根本不敢在野外列阵,这威名远扬不能多说,只是老百姓还是习惯叫大炮为神威大将军。
负责调试火炮的工匠头老张听见了,抹了把额头的汗水,嘲笑道:“一个个没有见识的土老帽!这是崇祯一式火炮,以陛下年号命名的火炮,可不是什么大将军炮可以比的。陛下亲自过问改良的,前几日试射,三里外的靶船直接被炸成了碎片!有这十门炮镇守四门,建奴再敢来犯,保管让他们有来无回!”
王二柱攥着糙米袋的手紧了紧,眼中露出希冀的光芒。他的儿子去年被建奴掠走,不知死活。
如今明军收复盖州,还带来了这样的“神器”,或许日子真的要变好了。不不不,还是手中的糙米重要,如今这朝廷也开始把老百姓当人看了,以前是两边都不当人看。
不远处,几名妇女正围着军需官领取布料和针线,她们的丈夫多是阵亡的士兵,督师府不仅给了抚恤金,还安排她们在营中缝补衣物,换取口粮。
崇祯皇帝很乐意给士兵拉帮牵线,打仗打到一个地方,就要把组织相亲会,低级军官都有可能有军属随军。“听说朝廷还要修房子,给俺们分田地呢。”
一个穿蓝布衣裳的妇人说道,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喜悦,“要是真能安稳过日子,俺以前就是辽人,逃回关内好几年了。这就把老家的弟弟也叫来,跟着陛下当兵杀奴!”
崇祯皇帝带着人马恰好走到校场,听到了百姓们的议论,嘴角露出一丝浅笑。他走到王二柱面前,温和地问道:“家里的房子毁了?粮食还够吃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