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跪在地上的郑直心里咒骂,果然那啥大没脑;果然脑袋长在那啥上了。却打定主意,不闻不问,两边俺都惹不起。反而开始琢磨金氏刚刚讲的那话,心头一跳。该不会题本已经明发了吧?余光扫了眼那一堆驸马的位置,果然没有瞅见隆庆长公主驸马都尉游泰的身影。
太子心中对昌国太夫人大闹父皇灵堂,同样错愕,惊诧,厌恶,愤恨。好在并没有失去理智,父皇讲过遇事多想。白石也打听来郑直讲过,慢,并不是缺点。‘贵人语迟,敏于行却不讷于言’,反而可以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哪怕啥都想不出,却可以看的更清楚。
于是扭头看向身后。
“郑阁老。”不曾想皇后已经开口了。
“臣在。”郑直起身越众而出,下跪行礼。
“你是内阁辅臣,又掌管天下刑名,到底怎么回事?”皇后第一次审视她的远房亲族。
“微臣从昨日受刘首揆托付处理保国公府抄剳,直至今日鸣钟才进宫,并不知寿宁侯与建昌侯一事。”郑直谨慎道。
“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李良参锦衣卫都指挥使兼……东阁大学士郑直,混淆视听,投间抵隙,以事逢迎……”
之前郑直就是弘治帝与内阁厮杀的走狗,如今对方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让人如何相信。立刻有人在毫无根据之下,将矛头指向郑直,反而做出一副成竹在胸,别有内情的模样站出来指责。其实不过是借题发挥,毕竟旁人辛辛苦苦几十年,熬了半辈子都没有入阁。郑直竟然在一年之内就做到了,如今更成了名副其实的内阁大学士。这事成了,就是名利双收,没准可以替补入阁。就算不成,也没啥损失。他是言官,一句‘莫须有’就好。至于‘宪纲’?最多就是罚俸,有刘阁老在,都不用罢职。
“臣附议……”
“臣附议……”
这次响应的竟然比刚刚参昌国太夫人的人还多。
郑直面沉似水,不喜不悲。事情的发展已经脱离了他的预料,那份题本竟然真的发出去了。可正因如此,郑直才决定兵行险着。毕竟相比他为保国公翻案,一赔三同归于尽,这笔买卖更划算。
从今日始,刘健三人就会对他进行真正的打击。底蕴太差的他,与其处处防守,不如自个卖个不是破绽的破绽。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褫夺二张的事多拖一日,这些人在这事上对他打击越大,后边真相大白之时,太子才会越感觉亏欠。当然,郑直必须要想法子熬过真相大白前的这段日子。
太子对郑直的反应相当失望,他不在乎这件事内情,而是在乎对方于此事上的态度。你郑直究竟是做的张家的官,还是俺皇家的官?毋庸置疑,褫夺爵位这种事,只能出自父皇。故而郑直无论有没有参与,都无关紧要,可总要发声啊!偏偏对方却一副逆来顺受的模样。咋滴,没了父皇,面对皇后,面对百官,你郑阁老就不敢吭声了?之前舌战群臣的气势哪去了?
皇后心里同样有气,郑直不过是她扶起来的一条狗。怎么?如今真到用的时候,竟然也跟谢迁一样怕了?
郑直却跪在位置上,双手伏地,始终不发一言。
刘健,李东阳,谢迁直到此时才从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口中晓得二张的爵位昨夜被夺,并送国子监读书一事。
因为人多口杂,戴珊也不可能详细讲明,更没有提一同被赐死的其他勋贵。毕竟这是弘治帝的灵堂,为尊者讳。弘治帝仁君的形象,身为九卿之一,他有必要维护。
再者此时内阁虽然主导六部九卿事务,却还没有到嘉靖帝时完全凌驾于六部九卿之上。内阁和六部九卿彼此并没有隶属关系,弘治帝时常有越过内阁,给六部直接下诏之事。故而刘健三人误认为这又是弘治帝故技重施,越过内阁直接下诏。
此刻眼瞅着郑直一改之前飞扬跋扈,反而老老实实,全都明智的不吭声,甚至也不再主动打听这件事。毕竟弘治帝已经驾崩,不管这件事郑直到底知不知情,他根本难以自证。
“昌国太夫人殿前失仪,本该严惩。念其年老昏聩,不予治罪。”太子见此,开口阻止了群臣继续声讨“着都察院查明此事,待国丧之后呈报。”
这是规矩,大行皇帝宫车晏驾正殿下宅忧之时,惟军国机务不时启闻。其余升、除、钱、谷、刑名诸事务,所司不得輙启,以仰副谅闇之意。
众人称是。
成国夫人张氏看着那个强盗,心中谈不上畅快,却感到了轻松。果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奈你不得,自有旁人来收拾你。
“太子还未恢复寿宁侯与建昌侯的爵位呢。”皇后却不答应。因为郑直太软,她只能亲自出面。
“请皇后称呼储君为监国太子!请皇后遵守祖制,后宫不得干政!”这次已经不是零零星星,而是一下子冒出了无数人挺身而出。毕竟他们刚刚旗开得胜,将幸臣参的哑口无言。
于是群臣立刻舍了落水狗郑直,开始扞卫大明祖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