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方俘获守将以及相关将校,算是战事结束了吗?大概是算的。
只是,城内的抵抗不会立刻全部停止,攻城部队还需要一一进行肃清。
“北上的楚军只距离我们不到三天的路程了?”中行偃问道。
楼令说道:“以楚军的行军速度,差不多是那样的时间。”
郤锜问郤至:“吴国那边还没有回复吗?”
晋国这一边联系吴国是在八天前,使者花了两天用在赶路上,除非是吴君寿梦拒而不见,要不然怎么都该见上面了。
郤至黑着脸说道:“怎么还没有消息送回来。”
那是晋国派去的使者没有得到吴君寿梦的接见吗?
按照时间的话,吴君寿梦也该来到“湛板”附近,结果仍旧连影子都看不到。
这样很难不让晋国的一众卿大夫认定他们又被吴国耍了。
“准备讨伐吴国吧。”郤锜心中怒极。
没有卿大夫反对,劝更是不会劝。
这一次,要是吴国君臣再次戏耍晋国,已经是第三次进行戏耍。
那可是足足三次,晋国再不讨伐吴国就说不过去了。
他们没有见俘虏的打算,事实上也不需要见。
楼令吩咐各区域指挥官抓紧时间统计伤亡,包括取得的战果。
随之而往的命令之中,带上了将城内楚人驱赶出城,进行看守的吩咐。
交战期间城内有人放火,只是火势并未蔓延开,很快也被扑灭。
这些事情楼令不会过问。
实际指挥的楼小白却要搞清楚守将是有意为之,还是一部分守军自己的行动。
隔天的下午,楼小白找到楼令进行汇报。
“我军伤亡两千余,阵亡五百余人;消灭包括了被组织起来的青壮,一共有八千余人,其中俘虏了六千余人。”楼小白知道楼令不喜欢太笼统的数字,时间太短很难做到精确。
交战双方这样的伤亡算得上惨烈吗?
以双方实际投入交战的部队数量来说,自然是显得很惨烈。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一点,历史上多数的战役,互相的伤亡加起来不破千,其实才是正常情况。
动辄伤亡数万、数十万,反倒是次数非常少。
最夸张的莫过于双方投入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军队,打到最后加起来的伤亡人数竟然不破百。
楼小白不等楼令提问,主动讲起了此战的得失。
总得来说就是,己方的攻击行动未必多么出彩,守军的表现则是很僵化。
“司指挥的弓弩部队,是最大的亮点。”楼小白对楼司这位胞弟的表现给予最大的肯定。
楼令比谁都清楚远程部队的发挥有多么关键。
这么说吧?人类将远程武器发明出来的那一刻,对远程武器的杀伤力从未放弃过追求。
从军事的发展角度来讲,谁研究出更精准和威力更大的远程武器,注定会在一场场战争中占到更多的便宜。
关于那一些,无论是冷兵器时代,亦或是进入热兵器时代,从未发生过改变。
“我家是用两条腿走路。”楼令可没有打算只发展近战兵或远程兵种。
楼小白一时间听得不是那么懂。
“我们现在的需求是,走在其他家族的前面,包括率先武装成批的披甲之士和弓弩手。我们也在组建机动力高的部队。”楼令说得是骑马步兵。
那样讲,楼小白就能够听得懂了。
楼氏没有优良的战马,最多就使用骑马步兵。
而楼氏能够大肆使用骑马步兵,其实就是因为并不缺马匹。
晋国的其他家族,要说缺乏马匹并不至于,只是数量真的没有楼氏那么多。
其他的国家,燕国、齐国和楚国还好,剩下的国家情况就有些糟了。
楚国明明是南方国家,他们怎么会不缺马呢?
因为楚国非常注重马政,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地理优势。
江汉平原和淮水流域,这些地区地广人稀,气候凉爽,适合马匹的繁衍生息。特别是两湖地区的某些气候凉爽的山间谷地,为马匹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楚国拥有一套完善的马政体系,确保了马匹的繁育和饲养。楚人不仅在南方马场中精心繁育部分骑兵用的战马,还在淮泗一带建立战马养殖基地,并通过与中原诸侯的贸易获取良马品种。
为什么在楚国之后,南方国家缺马呢?
在楚国之后,南方国家缺马的主要原因包括气候、地理和历史因素。
主要还是气候上面发生了改变!?
首先,春秋战国之后的?南方气候变得湿热,不再适合用来养马?。
那是因为南方气候湿热,使得马匹容易生病,导致马匹成批死亡。
此外,南方政权通常更注重农业发展,难以占用大量良田来养马了。
楼小白知道家族一直在寻找更优秀的马匹,向西外出最远的队伍甚至穿过义渠进入乌氏,向北而去的队伍踏穿了楼烦。
楼氏的队伍进入乌氏是去年的事情。
向北进行探索的事情,楼氏在吞并林胡后就在进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