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4章:暴雪庄子上的庄户李复倒是不担心他们,毕竟房屋都是新修的,在修建的时候就考虑过雨雪灾害,因此,房屋修的十分结实。
可是泾阳王的封地,不仅仅是这一个庄子上,封地内还有其他村庄,别的地方可没有这边这么大手笔。
雪停之后,庄子上出去巡逻的两卫回来禀报消息,说别的村里,有好几户人家的房屋被压塌了,不过现在已经被安顿好了。
李复闻言,眉头微蹙。
“人没事就好。”
“塌了多少间?是怎么安置的?村里的存粮和柴炭可还够用?”
护卫详细回禀:“回郎君,据我们查看和询问村正,共塌了七户,多是老旧的茅草土坯房。雪停后,村正已组织青壮清理,暂时将人安置在祠堂和几户房屋宽敞的邻居家中。粮食和柴炭……属下观其情形,怕是有些紧巴。”
“雪停了就派人到各个村庄去,把人组织起来,清理积雪吧。”李复说道:“那些倒塌的房屋里的东西,能扒出来多少算多少。”
下雪跟下雨不同,房屋倒塌将家里的粮食和柴火什么的都压在了底下,扒拉出来都还能用,也不是被雨水冲走了。
在雪化开浸湿东西之前,一切都还有的救。
“是。”护卫应声而去。
李复回到书房里,关上房门,书房里地龙烧的正热,将手里的暖炉递给小桃,顺手将大氅脱了下来挂在一边的架子上。
回到椅子上坐下。
小桃放好暖炉,拿了热水来,给李复沏了茶。
“郎君,说起来,这些年封地内的百姓,有地种,有活干,有工钱拿,按理来说日子过的都应该挺不错的,也该把自家的土坯房给换了。”
李复接过小桃递来的热茶,捧在手心,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若有所思的神情。
“小桃,你说得在理。”李复缓缓开口,“按理说,日子好过了,是该把家底弄得厚实些。但账,不能这么算。”
李复抿了口茶,继续道:
“首先,庄户人家,最是惜物。那土坯房再破,也是祖辈传下来的窝,能遮风挡雨,就舍不得拆。除非是实在不能住了,或者家里添丁进口,实在挤不下,才会想着动土木。这是其一。”
“其二,也是更要紧的,”李复放下茶杯,“你看着他们在庄子上、工坊里干活是拿了工钱,可这钱,他们要用来买盐、买布、添置农具、预备赋税,若是家里有孩子,还得攒着将来娶媳妇、嫁女儿。每一文钱,都有它的去处。盖一间像样的砖瓦房,哪怕只是三五间,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了不得的大开销,需要攒上许多年。”
“其三,”李复叹了口气,“就算他们攒够了钱,也未必舍得全投在房子上。天有不测风云,万一遇上个灾年,或者家里有人生场大病,这钱就是救命的钱。房子能住就行,可命只有一条。所以啊,他们宁愿把钱紧紧攥在手里,也不敢轻易动用。”
小桃听着,默默点头。
小桃虽然也是穷苦人家出身,但是自被已经故去的老夫人收养之后,也没经历过几天普通百姓家的穷苦日子。
对于小桃来说,最难熬的日子,就是自家郎君被一榔头打的满头是血的抬回来,昏迷的那几日。
其他的,什么样的苦都不是苦了。
李复揉了揉眉心,这民生改善,真是一点都急不得,需要水滴石穿的功夫。
泾阳王府的确是有钱,但是也不至于封地里的百姓一出问题,王府这边就直接送钱送粮食过去。
这点道理,李复心里还是明白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身庄子上诸多事情,花钱雇工,便已经是授人以渔了,钱挣到手,到了其他村民那里怎么花,李复就管不着了。
其他村子里的人跟这边庄子上的人还是不一样的。
这边庄子上的人,是庄户,而其他的,是村民,是两码事。
李复在成为封地主之前,这边庄子上的庄户,就已经是他辖下的人了,他们种的地,是泾阳王府的地,地里收成之后,他们要给王府交租,庄子上的人家,都是佃农。
在李复最困难的时候,是靠着这些土地存活下来的。
可以说,没有这些庄户,就没有他李复的今天,他们是一起一步一步从谷底爬出来,也是最早一批跟着他开荒、建工坊、创书院,将这片土地从贫瘠变得富庶的“自己人”。
因此李复封王,发达了之后,对待身边的这些人也是顶好的。
不遗余力地反哺庄户,改善他们的生活,既是一份情谊,也是一份责任。
挣钱不说,房屋也给他们置换了,享受的都是最好的福利待遇。
而后来划拨进来的那些村庄,情况则大不相同。
他们原本是朝廷的编户齐民,向官府纳税。只是因为李复封王于此,才被划为他的食邑封地,其税收转而交到泾阳王府。
双方之间,更多是一种法理上的统属关系,并没有与庄户们那种共同奋斗、相濡以沫的情感纽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