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投降!不接受!”
红着眼发誓要报仇的大隋将士们,怎么就此罢手?
随着一声号炮,进攻终于开始了!
大隋军士像怒涛一样扑向中间的大辽城。
隋军士兵杀得眼红,根本不管敌军的投降白旗和呼喝,大喊着为麦帅报仇的嘶吼,向城墙的方向勇猛地冲了过去。
很快,辽东城的南城墙,首先被硬生生的砸出了一道豁口!
无数个跳荡战锋猛士,冒着城头飞来的箭雨,踏上了豁口的废墟。
胜利,已经触手可及!
“嘡!嘡!嘡!……”
是金锣的声音!
《荀子·议兵》云,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红了眼睛的将士们,胜利在望的将士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然而,连续不断的刺耳金锣声,生生地让他们停下了正欲跳入大辽城的步伐。
他们疑惑地相互看着,然后不约而同地看向金鼓旗的地方。
果然,那儿正高高耸立着一面黄底黑字的大旗。
上书,金鼓。
缨头,雉尾,珠络,旗幅红黄,方六尺,黑布字,方二尺。
退兵了!
军令如山!
那就,退吧!
冲上城头的大隋猛士们,咬碎了钢牙,低头撤出战场。
原来,隋军中军之中,广皇帝特派的受降慰抚使常固安,发挥了作用。
慰抚使是个什么玩意?
广皇帝想得很多。
作为全球第一大国,事事要表达出大国的气度和礼仪。
于是,他给每个军,派了一名文官当慰抚使。
主要任务,就是专事接受高句丽军的投降,且不受领军大将的任何约束。
当然,表面上的职务还包括对前线将士进行慰问。
事实上,在骨子里也有前线大军进行军事监督的某个职能。
常固安想,既然人家大辽城开始绕白旗了,那我们还战什么战?
鸣金,停战,受降!!!
作为文臣的常固安,忠君、强项、爱国,其对高句丽的仇恨一点,一点也不比众位将士差!
但严格执行皇帝旨意,是他作为慰抚使必须执行的天职!
必须的必!
至于为麦铁杖报仇,为牺牲的将士讨回公道,那且只能暂时放在一边吧!
此时大军的总指挥宇文述,也没了脾气。
于是开始整顿部队,收拢车驾器具,准备高句丽开成投降乞表,接受大辽城!
慰抚使常固安和扶余道军大将军宇文述,分别向后方的广皇帝发去战报并请求下一步的旨意。
翌日,广皇帝来旨。
大加赞赏将士们的英勇和无畏,犒赏三军。
核心旨意有两条。
一是要回麦铁杖的尸首;二是以常固安为首、宇文述为辅,接受高句丽人的投降,并接管城池。
降者,以隋民待之,不得凌辱,运往后方营州。
既然有了旨意,将士们再是不满也只能受着。
不打仗,敌人主动投降,不是挺好的吗?
呵呵!
麦铁杖的尸体,终于要回来了。
赎回来的!
为了少生事端,在慰抚使常固安的斡旋之下,花重金将面目全非的麦铁杖遗体运了回来。
高句丽人虐尸的习惯,一直就没有收敛过!
经过军中仵作、医官处理过的麦铁杖遗体,终于保留着一丝体面,被运回到后方大本营。
三军恸哭,皆素缟。
麦梦才从突厥急速返回,和两个受重伤的弟弟汇合。
恰在此时,他老爹的遗体也被送回大营。
麦梦才痛哭倒地,几欲死去。
三十八岁的麦铁杖,壮得如牛的父亲,历经百战的大将军,竟然折在了小小的高句丽军锋之下!
高句丽的形象,第一次在所有大隋人和仆从军的心目中,变得立体起来!
广皇帝破天荒地流下了眼泪。
他扶着麦铁杖的棺椁,嚎啕大哭。
麦铁杖,可真是广皇帝亲手培养的一员猛将,常年陪伴在广皇帝身边。
麦铁杖这名字,还是文皇帝给起的呢!
这些年,大隋大部分征战,只要有广皇帝参与的,麦铁杖都参与了。
即使后来到地方担任太守,也是放下武器,勤而好学,不耻下问。
渐渐从一个不懂政务、大字不识的武夫,变成了一个文武双全、战功政绩双向卓着的大隋干臣!
现在,他却死了!
哭完,广皇帝下诏。
“铁杖此人,虽出身草莽,却侠气逼人,志坚气勇。”
“为臣者,以功着称,至忠至诚,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节高义烈!”
“此陪朕讨逆伐罪,功勋卓着,彪炳千秋,身虽死而功存,痛惜惋惜!”
“要让世人记着他的言行,追怀他的平生。按功,赐予他殊誉,表彰他功德,追赠光禄大夫之职,谥号武烈。”
广皇帝面见了麦铁杖的三个儿子,才知麦梦才并不在军中服役。
顾不上细问,便欲赐长子麦梦才承袭宿国公的爵位,并授光禄大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且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