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元狩四年。
“陇右地区?”刘彻看着地图,就是河西四郡所处之地,“那确实是个养马的好地方。”反正现在这个地方已经纳入了大汉的版图,也不用再费心从匈奴手中夺取了。
【说回李世民。】
【此时的唐朝,不仅平定了北方,南方的诸多势力,诸如萧铣、杜伏威等人也先后降唐,整体上唐朝的局面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
【外面的事情处理完了大部分,唐朝就此走上了一条平稳发展的道路?】
【不,当然不是。相反,汹涌的暗流早在武德初年就已经开始在中央出现,政治的博弈一刻未停。】
【前面已经说到,唐朝刚刚建立,武德元年之时,李渊就立了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同时,李世民还被任命为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雍州牧。】
【消灭薛仁杲后,李渊又授予李世民封太尉、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左武侯大将军、凉州总管的职位,而在那段时间还把关东兵马交与李世民节制调度。】
【平定刘武周,收回晋阳等地后,李世民被任命为益州道行台尚书令。】
【而在洛阳虎牢一战擒两王后,李世民受封天策上将,领司徒,又将原本的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变成了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武德五年平定窦建德部下刘黑闼后,李世民又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
隋朝,开皇十八年。
杨坚和独孤伽罗倒吸一口冷气。
之前神迹讲述李世民征战四方的事情时,并没有怎么提到李渊对于李世民功绩的奖赏,重点都放在了李世民是怎么打下各方势力的。他们夫妻二人虽然心中已经猜到这必然会带来朝政的不平衡,也料想到日后的腥风血雨,但着实没有想到李渊会放出这么多头衔官职来。
而且,这看起来都是一直领任的!而不是给一个新的职位头衔就去掉旧的。
别说什么延续北朝大隋以来的传统,重用宗室子侄,所以才给李世民封了这么多,这话他俩可不认。
北朝和大隋不是不重用宗室子侄,他们确实重用,通常有能为的宗室子侄都能够出则统军,入则据守,在地方和中央都承担重要实权职位。但,并没有人这么用的。
而且,唐朝毕竟和他们大隋一脉相承,很多官职或许其他朝代不了解,但他们可是一清二楚。
纵然这其中大约有实职虚职之分,但哪怕是一个虚职的名头,就给了这个人收拢力量的名头了啊!
李渊脑子进水了吗?杨坚不由想到。他承认,自己确实多疑,但皇帝有哪个不多疑的?就算他更严重一些,也是正常的。而从他而言,他绝对不愿意将这么多官职封号都给予同一个人。李渊好歹也是唐国公出身,熟读历史,怎么会不知道青史上的各种情况?
何况,他还在自己身边担任侍卫,进出宫廷,对于宫廷皇室的种种情况也有所了解。
“看来,这血雨腥风,针对的未必是太子李建成。”独孤伽罗道,这么下去,李世民指向的目标就会直接变成李渊了。
这和他们的儿子们的太子之争可不一样。
--------------
倒吸了一口冷气的不止隋朝的杨坚夫妻,秦汉的君臣们同样倒吸冷气。
秦朝。
嬴政冷笑:“李渊要平衡不住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了。”或者说,因为李世民的卓越功勋,他不得不进行封赏,而他自己麾下却没有足够能够单纯依靠功业与李世民相抗衡的人物。
别的官职他大秦或许不太清楚,但太尉和司徒那还是明白的。
太尉是什么?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在大秦是位于权力最顶峰的人之一,虽然后世王朝的太尉可能会变成荣誉性质更多,但哪怕是荣誉称号,也同样重要。
而司徒,尧时舜为司徒,其后司徒这一官职依旧活跃在周朝。而不论后来的司徒职权如何演变,有了这一历史,这个官职就不是能够随随便便是个人就加封的,嗯,前提是正常皇帝。
汉朝初年。
刘邦同样大为震撼,自大汉建立起来,他就在兢兢业业铲除诸侯王的势力,也确实打算给刘氏宗亲封王。
李世民确实是李氏宗亲,但这也不是说李渊就能这么封赏啊。
而且,“乃公怎么觉得,那个天策上将不完全是一个虚职荣誉称号呢。”刘邦摸摸下巴上的美髯,他总觉得这个天策上将不是单纯的荣誉奖,而是带有一定权力的。而要真如他所推测,那就是真完蛋了。
不说别的,还有那个陕东道大行台,把“行台”变成“大行台”,必然有意义,不是管辖范围扩大,就是行政级别上升。
明朝,永乐年。
朱棣看向儿子和孙子,顺嘴提问:“你们两个,觉得这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朱高炽和朱瞻基对视两眼,随后朱瞻基开口回答:“孙儿认为,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唐太宗是自己经过数次征战、立下功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