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文臣和武将的勾结
王诚是和他的老师王一宁一起,翻遍了好几本典籍史书,这才找到了这几个之前的先例。
当然,还有一个例子,王诚是刻意没有说。
就是在五代时期,后唐庄宗在位之时,曾经有过奉嫡母为皇太妃,将其生母尊奉为皇太后。
王诚认为这种让生母凌驾于嫡母之上的行为,是一种本末倒置。
要是说出这个例子,只怕群臣一定会借机大做文章。
在密谋的时候,王一宁也同意王诚的说法。
王一宁还说:“此乃冠履倒置,盖胡虏不学使然,真贻笑千古!”
“诸位爱卿,可是还有什么话要说?”
朱祁钰见到火候差不多了,他决定亲自下场了。
见到皇帝如此,群臣都是知道,他这是铁了心扶他生母上位。
群臣知道自己无论再说什么,朱祁钰都有反驳的说辞,也一定会让他生母得享尊崇。
谁要是这个时候再出来阻止皇帝的孝心,只怕便会被朱祁钰记恨。
到那个时候,不但劝说无果,反而有可能把自己的仕途给搭了进去。
群臣,尽皆默然。
他们不赞同,他们也不反对。
除了少数几个卫道士还在那里固执的仰着脖子以外,群臣中的其他人其实并不排斥立吴贤妃为太后。
朱祁镇和孙太后已经是过去式,这一点随着京师保卫战的胜利,就已经既成事实。
因为朱祁钰的力挽狂澜,已经证明他执政的合法性。
为了一个太后的名分大义得罪朱祁钰,无论怎么看都是得不偿失,都是一次赔本买卖。
更何况,群臣大多认为今天的朝会乃是一次政治交易。
朱祁钰答应重开经筵,群臣同意立吴贤妃为太后,这是一次君臣之间默契度的考验。
这是朱祁钰对于群臣们的一次妥协,群臣自然也不好拒绝朱祁钰的一次尽孝心。
见到群臣之中无人出来反对,朱祁钰趁热打铁、神情兴奋的就让王诚当众宣读了圣旨。
朱祁钰在圣旨里面,尊孙嫡母太后为上圣太后,尊生母吴贤妃为皇太后。
群臣见到朱祁钰连圣旨都提前准备好了,更是无一人再敢出声。
……
“万岁,今日内阁首辅陈循有本子发到六科给事中,说是请万岁调居庸关守将罗通回京。”
“陈阁老说当初阿剌知院统兵数万猛攻居庸关,求图再现当初土木堡合围之势。”
“若非罗通力战,则居庸关城破之后,瓦剌人便会得逞。”
御书房中,王诚对着朱祁钰禀告。
在经过策划和实施尊吴贤妃为皇太后一事,王诚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越发牢固。
一个忠心,一个能做事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朱祁钰怎么可能弃之不用?
要知道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可是号称“内相”,必须是皇帝的自己人,还必须要有政治手腕。
“此事,早在朕的意料之中。”
听了王诚的话,朱祁钰脸上是并感到不意外的神色。
“去年瓦剌入寇之时,罗通和韩青一在紫荆关一在居庸关。”
“韩青把守的紫荆关被也先大军攻破,而罗通镇守的居庸关,却是在也先和阿剌知院的内外夹击之下仍能屹立不倒。”
“对于韩青,朕尚且加以重用。”
“自然会有人觉得罗通的功劳比韩青高出一大截,也就是说罗通好应该受到的重用不在韩青之下。”
“而且居庸关和宣府互为屏障,朕已经把前宣府总兵杨洪调了回来,罗通自然就会有陈循帮着他说话。”
“想来,陈循一定是这样说的。”
“朝廷调罗通回京,不但可以协助主持京营新军操练,还可以帮着朝廷参赞军事。”
“陈循还会对着罗通赞誉一番,说他是难得的军事大才,有定国大用。”
朱祁钰说完,就用一种询问的眼神投向了王诚。
“万岁未卜先知,奴婢惊若天人!”
王诚之所以如此拍马屁,是因为朱祁钰对陈循奏本预测得丝毫不差。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朕可不是什么天人,真是天子!”
朱祁钰对着王诚就是笑骂。
朱祁钰的意思,他作为上天之子,可比那些神仙要尊贵得多。
区区神仙,只不过是被人们供奉。
而身为上天之子,朱祁钰这个皇帝可是统帅万民,乃是代天执政。
“奴婢知错,请万岁责罚!”
王诚知道朱祁钰没有要收拾自己的意思,他这也不过是配合朱祁钰演一处打闹的戏码。
“好啦,还是说正事。”
朱祁钰终止了玩笑。
“陈循突然请调罗通回京,除了有着国防上的卫戍京师之心之外,朕还以为陈循这次只怕有着不小的私心!”
朱祁钰说完,就让王诚把陈循奏章的副本给呈了上来。
“奴婢愚钝,不知万岁为何会有此一说呢?”
王诚作为朱祁钰的心腹爪牙,一直都受到朱祁钰的栽培,王诚更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不懂就问的好学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