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摆脱不了领土和官员们的控制!”
“冒死进入商队中还是无法摆脱船长和军方的控制,现在造反了依旧摆脱大明的控制。”
“既然如此,那就认了,老老实实的当一只听话的狗。”
“就算是一条狗,那我也要成为一条骑在权贵们头顶拉屎的狗!”
“抱紧大明的这条大腿,这欧洲的天下必将我一息之地!”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六万里的距离就确定了大明不会永远待在这边,或许几十年后我的血脉也将是高贵的!”
“哈哈……”
一道道呐喊声在克里斯托安心中炸响,脸色由愤怒变得狰狞,最后变成了嚣张、坚定。
他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楚,现阶段唯有抱紧大明这条大腿才能活下去、壮大起来,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而且他并没有想以后投靠他们的百姓多了就能拥有对抗的本钱,大明不可能给他这个机会,能扶持他就能扶持更多的人。
一番心理建设之后,克里斯托安开始深思大明和他们合作的深意到底是什么,但足足思索了一刻来钟却是思绪纷杂,静不下来心来。
他倒也干脆,既然静不下来那就不再多想,走一步算一步,于是便跳下巨石带着百余人朝着三四里外的城池冲去,开启他枭雄的征战之路。
两天后,加那利岛上的三座城池中的驻军在毫无防备中被干掉,城中的帝国权贵等等也都被第一时间抓了起来,反抗自然是有的,可又如何是走上绝路上的水手们的对手。
若非是克里斯托安严令留着性命,估计都不会有活口出现。
空旷的沙滩上,三千余水手和军士汇聚在两侧,正中间则是抓来的权贵、商人以及被召集而来的百姓。
“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放开我,知不知道我们是谁?我是帝国的男爵,你们这是亵渎王室的威严。”
“竟敢如此对待我们,不怕帝国追查吗?”
“你们好大的胆子,屠杀城中驻军,想造反不成?”
“兄弟们,只要放过我们,我们可以给按人头每人一万枚银元,或者等价黄金。”
……
百余名权贵和百名的商人和他们的家眷,以及二十余名驻军的武官怒骂着、求饶着。
克里斯托安站在权贵的正对面的高台之上,听着怒骂,脸上满是冷笑之色。
“你们这群权贵果然是蠢货,都什么时候了还看不清自己的处境,还拿身份压人。”
“我们若是畏惧你们的贵族身份就不会将你们绑过来了,若是惧怕帝国追查,也不会击杀三城驻军了。”
“我若是你们要么不说话,死前保持自己贵族的高贵,要么求饶,说不定会放你们一马,而不是愚蠢的威胁,威胁只会激怒我们,让你们死的更加痛苦。”
说完这些话后,克里斯托安抬头看着前方的城中居民以及分散在各地的村长:“
诸位公民、水手、工匠,以及所有坚信良心自由高于君王命令的人,我是克里斯托安
马德里的宫廷里,正企图用卡斯蒂利亚的法律绞杀我们古老的权利和自由,
我们用风车排干海水缔造的富饶之地,却成了我们的人间炼狱!
广阔的庄园属于少数贵族老爷,而我们只能在贫瘠的山地上挣扎求生。
多年的战争,耗尽了美洲运来的最后一块银币;大臣们的贪腐,榨干了我们最后一枚马拉维迪。
‘百万税’榨干了我们的炉灶,掺铜的马拉维迪币买不起一块黑面包。
我们向总督请愿,得到的却是鞭笞;我们向教会哭诉,听到的却是‘忍受是美德’的布道。
我们问:若上帝赋予国王权柄,为何纵容他将权柄化为鞭挞子民的铁鞭?
今日我们以镰刀和锄头血誓,不再向空虚的王座乞讨!不再为遥远的荣耀流血!
我们为盐碱地的自由而战,为印刷机上震颤的真理而战,为每一位公民选择信仰的权利而战!
若十字架不能庇护弱者,我们便举起它,刺向暴政的心脏!
我们将在托莱多的古城墙上,树立自由与公义的法典、罢黜苛捐杂税之暴政、土地归于耕者,权力归于城乡议会。
我们将建立新的王国,在那里,法律高于国王、商人、工匠、公民的权利,高于贵族的血统……”
克里斯托安声情并茂的演讲着,内心却是在疯狂的吐槽着,尴尬的浑身都起鸡皮疙瘩了。
因为这篇檄文不是他写的,而是大明的舰队趁着夜色送过来的。
若是按照他的想法,他就一句话:跟着他吃香喝辣的,哪怕只是短暂的三五个月一年的时间,也好过今后数十年吃着发霉的馒头、忍受着官员的欺压和打骂。
虽然他觉得这封檄文尴尬,但下面的军士和百姓们却是如檄文中想到了自己曾经所遭受的不公平、黑暗的待遇。
尤其是开篇的那句:我们排干海水缔造的富饶之地却成了他们的人间炼狱,那是何等的讽刺。
总督请愿得到的是鞭笞,教会得到的是忍受是美德的布道,更是让他们共鸣。
让他们怒火冲天,心中的委屈在这一瞬间冲天而起。
但怒火归怒火,可他们也必须要认清现实,帝国的强大已经是根深蒂固了,这么多年不是没有聚众反抗的。
百年前的公社派起义、七十年前的摩里斯科人起义、二十余年前的摩里斯科人二次起义……等等,百余年的时间里至少出现了数十次。
但无一例外都被彻底的镇杀了,且家人都是直接充入军中当做了敢死队消耗敌人的实力,又或者送入矿中发挥最后的价值。
至于领头的那些直接都是酷刑处死。
公社派起义军队大约在八千人,其中有五六百名骑兵。
如果算上所有参与起义的城市民兵、提供支援的乡村武装以及后勤人员,整个公社派运动动员的总人数可能高达数万人。
摩里斯科人起义人数高达三到四万人,他们熟悉地形,擅长山地游击战,并且得到了北非奥斯曼帝国和柏柏尔海盗的有限援助。
这两次起义的人数是现在的数倍、兵器优良都失败了,这区区三四千人能做什么?
喜欢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