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狩围场的惊魂一刻,如同浸入冰水的墨块,在永宁心中泅开大片难以驱散的寒意与恐惧。
那支淬厉的冷箭,光天化日下的刺杀,以及霍凛肩上洇开的血色,都无比真切地告诉她,阴谋并非止于猜测,杀机已然迫近。
霍凛受伤回府后,依旧冷硬如常,仿佛那箭伤只是蚊蚋叮咬,闭门谢客,只在书房处理公务,连换药都无需旁人插手。
府中气氛却因之更加凝滞,下人们行走间都屏息凝神,生怕触怒这位周身气压愈发低沉骇人的侯爷。
或许是那日惊吓过度,又或许是连日心绪不宁、积郁成疾,从围场回来后的第二日,永宁便发起了低烧,头重脚轻,咳嗽不止,竟是真的病倒了。
兰芷和秋雯急得不行,连忙要去回禀侯爷请太医。
永宁却强撑着阻止了:“不必兴师动众。侯爷自有要事,些许风寒,歇息两日便好。”她下意识地不愿再去招惹霍凛,尤其是经历了书房那场不堪的对峙后。
更何况,如今府外危机四伏,她莫名地觉得,越是引人注目,便越危险。
然而她毕竟是金枝玉叶,凤体违和岂是小事。管家霍忠得知后,虽未敢直接打扰霍凛,还是立刻依例派人去太医署请了当值的太医过府诊治。
来的是太医署一位姓王的太医,约莫五十岁年纪,面容清癯,态度恭谨。
他为永宁仔细请了脉,看了舌苔,又问了些症状,便沉吟着开方。
“公主殿下是秋日感寒,兼之心神受惊,邪气入体,以致发热咳嗽。并非大病,但需好生静养,切忌再劳神忧思。”王太医一边写方子一边道,“臣开一剂疏散风寒、宁神定惊的方子,先服三剂看看效果。”
方子开好,自有府中下人随太医去抓药。
药很快抓回来,由小厨房精心煎煮了,兰芷捧着黑褐色的药汁,服侍永宁喝下。
药味苦涩,永宁蹙着眉勉强喝完,只觉得一股热流顺着喉咙滑下,稍顷,身上似乎出了些薄汗,头脑的昏沉也略微减轻了些许。她心下稍安,想着太医署的方子总是稳妥的,便昏昏沉沉地睡去了。
一连两日,每日两剂药按时煎服。永宁的热度虽稍退,咳嗽却并未见轻,反而夜间加重,咳得胸肋隐隐作痛,精神也愈发倦怠萎靡,食欲全无。
兰芷和秋雯看着心急,私下嘀咕:“这太医署的方子似乎不大对症,公主怎的越吃越咳得厉害了。”
第三日下午,永宁咳得实在难受,喉咙干痒刺痛,心口都跟着发慌。
她倚在床头,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忽然想起什么,轻声道:“兰芷,去把王太医开的药方,还有煎药剩下的药渣,都拿来我瞧瞧。”
兰芷不解其意,但还是应声去了。
药方很快取来,永宁接过那张墨迹工整的笺纸,仔细看去。方子上多是些常见药材:麻黄、杏仁、甘草、桔梗、防风,确实是治疗风寒咳嗽的方子,用量也看似平和。
但她自幼体弱,在宫中时也常召太医,看得多了,对些常见药材药性也略知一二。
她目光逐行扫过,忽然在最后一味药上停住了。
紫菀,三钱。
紫菀,这味药她有些印象,似乎是润肺化痰的,常用于久咳阴伤之症。
可她如今明明是初感风寒,邪气在表,当以发散为主,此时便用上紫菀这类润肺之药,是否会过早敛邪,反而导致咳嗽迁延不愈。
心中存了疑,再看那药方,便觉处处透着别扭。几位主药的配伍,似乎也过于温吞保守了些,对于她这兼有惊悸之症的情况,药力仿佛隔靴搔痒。
“药渣呢?”永宁抬起头,声音有些沙哑。
秋雯连忙将盛着药渣的陶钵端了过来。一股浓郁苦涩的气味扑面而来。
永宁强忍着不适,伸出纤细的手指,拨开那些已经煮烂变形、难以辨认的药材残骸,仔细翻捡着。
她并不精通药理,只是凭着一点模糊的记忆和此刻异常敏锐的直觉。
忽然,她的指尖触碰到几片与众不同的、略显坚硬的暗红色小薄片。
她拈起一片,凑到眼前仔细观看,又放到鼻尖轻轻一嗅,有一股极淡的、独特的辛涩气味。
这不是紫菀,紫菀根茎煮后应是淡黄白色,质地柔软,气味也非如此。
这是…她蹙紧眉头,努力回忆。
似乎在宫中某本杂书上看过一种名为“赤敛”的药材,外形与紫菀有几分相似,但药性却大相径庭。
赤敛性涩而微寒,虽有收敛之效,但多用於泻痢、出血之症,用于止咳非但不对症,反而可能因其收敛之性,将寒邪郁闭于肺,加重咳嗽。
更让她心惊的是,那书中似乎还提及,赤敛若与方中另一味常见药材她一时想不起是哪味同用过量,久服恐伤脾胃,耗损正气。
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沿着脊椎爬升而上,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连咳嗽都暂时止住了。
是巧合吗?太医署的太医,竟会犯下将赤敛误作紫菀的低级错误,还是这根本就是有意为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冷面将军宠妻日常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冷面将军宠妻日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