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本是草长莺飞的好时节,宫廷内外却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西北边关八百里加急军报传来,突厥一部落趁春荒犯边,虽未酿成大祸,但边境摩擦加剧,局势不容乐观。云昭连日召集重臣商议军机,紫宸殿内灯火常明。
恰在此时,宫中另一位颇有些体面的妃嫔——玉嫔的生辰将至。玉嫔出身江南书香门第,入宫后以温婉解语着称,前段时日因与苏璃交好(或表面交好),连带着也得了云昭几分青眼。内府监早已按例开始筹备她的寿宴,虽不敢大肆铺张,但也计划着一场小范围的风雅聚会。
边关军情与妃嫔寿宴撞在一起,顿时让内廷管事们犯了难。按常理,国事为重,寿宴或应简办、甚至后延。但玉嫔正得圣心,若贸然提出,恐惹其不悦;且宗室中几位喜好风雅、与玉嫔娘家有旧的王爷公主,也都盼着借此机会聚一聚。
这日,云昭在处理军务间隙,略显疲惫地按了按太阳穴,随口问起内府监近期的安排。内府监总管战战兢兢地禀报了寿宴筹备与边关军报冲突的为难之处。
侍立在一旁研磨的苏璃,闻言抬起了头。她看到云昭眉宇间的倦色,又想到边关将士可能正在浴血奋战,心中有了计较。
(苏璃内心OS:*这是个机会。既能体现以国事为重,化解眼前的难题,或许还能…*)
她放下墨锭,轻声开口,声音不大,却足以让云昭听清:“陛下,奴婢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云昭看向她:“讲。”
“边关将士为国戍边,辛苦备至。如今军情虽未至危急,但将士们的心需安抚鼓舞。玉嫔娘娘生辰在即,娘娘素来仁善,若知晓边关之事,定也心系将士。”苏璃措辞谨慎,“奴婢愚见,或可将此次寿宴,改为在宫中佛堂或清净殿阁设一场‘劳军祈福法会’。一则为玉嫔娘娘祈福祝寿,二则为边关将士祈求平安,三则可将原拟用于寿宴的部分开销,购置药材、棉衣等实用之物,犒劳军属。如此,既全了娘娘的体面与仁德,又彰显陛下与后宫心系社稷、与军民同甘共苦之心,岂不两全其美?”
云昭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确实是个顾全大局、又充满智慧的建议,将一场可能引人非议的宫廷享乐,巧妙转化为具有积极政治意义的公益活动。
(云昭内心OS:*化奢靡为仁德,转享乐为励军…苏璃,你总能想到最合适的切入点。此法甚好。*)
“准奏。”云昭当即拍板,“就按苏才人所言去办。传旨玉嫔,晓之以理,她若真如你所言般仁善,必能体谅。”
旨意传到玉嫔宫中时,玉嫔脸上依旧挂着温婉得体的笑容,甚至对前来传旨的冯德表示:“苏妹妹此议甚好,深明大义,妾身感佩,一切但凭陛下做主。”然而,在冯德离开后,她脸上的笑容瞬间冷却下来。
(玉嫔内心OS:*好个苏璃!竟拿我的寿宴去做她沽名钓誉的垫脚石!什么劳军祈福,说得冠冕堂皇!*)
她心中嫉恨交加,觉得苏璃此举不仅剥夺了她出风头的机会,更显得她不顾大局。她不甘心就此作罢,便暗中派人向几位与玉家交好、且对云昭近年有些“重实务、轻享乐”政策略有微词的宗室元老传递消息,言语间暗示这是苏璃“恃宠而骄”、“干涉内廷”、“连妃嫔生辰都要剥夺,长此以往,祖宗家法何在”,试图挑起宗室对苏璃的不满。
很快,便有两位辈分较高的王爷在给云昭请安时,旁敲侧击地表达了对“轻易更改宫内成例”的“忧虑”。
然而,玉嫔低估了德妃刘氏的政治智慧。德妃早已看出苏璃在云昭心中的分量非同一般,且此法确实于国于君有利。在得知宗室略有微词后,德妃主动在一次向云昭汇报宫务时,明确表态:
“陛下,苏才人所提‘劳军祈福’之议,臣妾以为实乃良策。如今前线吃紧,后宫理当节俭,以为表率。玉嫔妹妹深明大义,已欣然应允。些许不解之音,不过是未能体察陛下与玉嫔妹妹的深意罢了。臣妾愿协同玉嫔妹妹,将此次祈福法会办得既庄重又妥当,定不让陛下失望。”
德妃这番话,既肯定了苏璃的建议,又褒扬了(被迫)“深明大义”的玉嫔,还将宗室的“忧虑”轻描淡写地归结为“不解”,同时主动揽责,显得顾全大局,滴水不漏。
云昭何等精明,岂会不知其中暗流?他深深看了德妃一眼,道:“有德妃费心,朕自然放心。”这话,既是对德妃的肯定,也是对背后搞小动作的玉嫔的敲打。
最终,玉嫔的寿宴如期举行,只不过地点从歌舞升平的宫殿换成了庄严肃穆的佛堂,内容从饮宴听曲变成了诵经祈福。云昭亲自到场片刻,以示重视。犒劳军属的物资也很快筹备起来,赢得了朝野一片赞誉。
经此一事,苏璃的声望在后宫和部分朝臣中悄然提升,而玉嫔的虚伪面目则在云昭和德妃面前暴露无遗,云昭对她那点好感也消散殆尽。德妃则通过此事进一步巩固了自己贤德、识大体的形象。
一场原本可能因寿宴而起的风波,在苏璃的巧妙提议和德妃的顺势而为下,化为了一场彰显皇室仁德的政治秀。锦绣堆里的无声博弈,胜负已分。苏璃这封无法宣之于口的“锦书”——她的才智与忠心,已通过这次事件,清晰地呈现在了能够看懂的人面前。
喜欢昭璃天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昭璃天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