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入秋,夜凉如水。这日晚间,苏璃轮到在紫宸殿书房值夜。所谓值夜,并非通宵侍奉,而是在偏殿耳房候着,以备皇帝夜间处理政务时有不时之需。
窗外种着几株高大的海棠树,秋海棠已过了最繁盛的季节,但仍有几簇残花倔强地挂在枝头。夜风渐起,带着湿漉漉的泥土气息。
(苏璃内心OS:*看样子要下雨了。这值夜倒是清闲,只要里头那位不召唤…*)
念头未落,书房内传来云昭低沉的声音:“苏才人。”
苏璃连忙敛神,快步走进书房。只见云昭并未坐在御案后,而是负手站在窗前,望着漆黑如墨的夜空。烛光将他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投在光滑的金砖地面上。
“陛下有何吩咐?”
“研磨。”云昭头也未回,只是简短的命令。
苏璃依言走到案边,开始磨墨。就在墨锭刚接触砚台时,窗外“哗啦”一声,豆大的雨点毫无征兆地砸落下来,瞬间就连成了雨幕,猛烈地敲打着窗棂和屋檐。庭院里的海棠树在风雨中剧烈摇曳,残红混着雨水零落成泥。
书房内的烛火被灌入的疾风吹得明灭不定,光影在云昭脸上跳跃,让他平日威严的面容平添了几分难以捉摸。
苏璃稳住心神,继续着手上的动作。墨香在潮湿的空气里氤氲开,与窗外磅礴的雨声交织在一起。
忽然,云昭转过身,目光穿透摇曳的烛光,落在苏璃身上,问出了一个看似突兀的问题:
“前朝大业年间,耗费巨资开凿永顺渠,你以为,此工程是得是失?”
苏璃磨墨的手微微一顿。永顺渠,连接黄河与涿郡的大型水利工程,是魏帝萧升的“政绩”之一,也是导致民怨沸腾、加速魏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璃内心OS:*送命题?还是真心求教?评价前朝得失,尤其是这种敏感工程…得小心措辞。*)
她略一沉吟,放下墨锭,恭敬地答道:“回陛下,奴婢以为,单论永顺渠本身,沟通河北水系,利于漕运与灌溉,初衷是好的。然其失,不在工程,而在施行之法。”
“哦?”云昭走到案后坐下,示意她继续说下去。雨声轰鸣,反而让这书房内的对话显得更加私密。
苏璃整理了一下思绪,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系统思维分析道:“奴婢浅见,其失有三。其一,急于求成,不惜民力。征发民夫过百万,工期紧迫,不顾农时,致使田园荒芜,民生凋敝。其二,贪大求全,缺乏规划。工程浩大,却未充分考虑沿途地质差异与后续维护,部分河段易淤塞,劳民伤财。其三,…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她顿了顿,看向云昭,“缺乏有效的监督验收机制。工程优劣,全凭主管官员一言而定,其中易生贪腐,也难保质量。”
云昭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轻叩击着紫檀木的案几,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苏璃深吸一口气,提出了核心建议:“若陛下日后兴修大型工程,或可尝试…‘分段验工’之法。”
“分段验工?”云昭叩击案几的手指停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是。”苏璃解释道,“即将整个大工程,划分为若干小段。每完成一段,便由朝廷派遣专员,会同地方官员、甚至可邀请熟悉当地情况的多老,共同查验工程质量、核算用工用料。合格,则拨付下一阶段款项,赏赐有功人员;不合格,则责令返工,并追究前段主管官员之责。如此,既可及时发现问题,避免最终无法挽回的损失,也能层层把控质量,激励各地官员用心办事,而非一味追求速度,罔顾实效。”
她的话语清晰,逻辑严密,完全跳出了这个时代常见的道德批判或空泛议论,直指工程管理的核心痛点——过程控制与风险管理。
窗外雨声哗哗,敲打着海棠叶,发出细密而持续的声响。云昭指节叩击案几的声音不知何时又响了起来,起初缓慢,继而逐渐变得稳定而有节奏,竟奇妙地与窗外的雨声融为了一体。
(云昭内心OS:*分段验工…过程控制…风险管理…这些词,这套思路…苏璃,你还要朕如何不信?你简直就是为这个时代带来新风的异数!*)
他久久没有说话,只是看着苏璃。烛光下,她穿着素雅的宫装,身姿挺拔,眼神清澈而坚定,那里面没有妃嫔的媚态,没有宫人的卑微,只有一种属于决策者的冷静与睿智。
“分段验工…”云昭缓缓重复着这四个字,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发现宝藏般的震动,“此法,甚好。”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但苏璃知道,她的话,他听进去了。而且,她再次成功地展示了超越这个时代的价值。
雨势渐小,变成了淅淅沥沥的缠绵之音。云昭重新拿起朱笔,淡淡道:“退下吧。今夜之言,勿对外人言。”
“奴婢明白。”苏璃躬身行礼,退出了书房。
回到耳房,她还能听到窗外雨水从屋檐滴落的嗒嗒声,以及隐约从书房传来的、沉稳的叩击案几的声音。她知道,今夜这场突如其来的夜雨和关于水利工程的对话,已经在她和云昭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却坚实的桥梁。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墨香与雨声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一种基于智力共鸣的奇特默契,正在悄然滋生。
喜欢昭璃天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昭璃天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