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璃在尚宫局展露锋芒之后,揽月阁的门槛仿佛一夜之间变得热闹起来。先前那些或明或暗的刁难骤然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看似友善的接近。
最先伸出橄榄枝的是德妃刘氏。她并未亲自出面,而是派了身边一位颇有脸面的老嬷嬷,借着赏赐秋冬衣料的名义前来。老嬷嬷言语客气,话里话外却透着拉拢之意:
“苏姑娘真是玲珑心思,帮了尚宫局大忙,连我们娘娘都听说了,夸赞不已呢。娘娘说,姑娘初入宫闱,若有什么难处,尽管开口。在这宫里啊,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强,姑娘说是也不是?”
嬷嬷留下几匹上好的锦缎,意味深长地看了苏璃一眼,方才离去。
(苏璃内心OS:*德妃这是想把我收归己用?倒是比淑妃直接打压显得高明些。但卷入她们的争斗,无异于火中取栗。*)
苏璃恭敬地收下赏赐,言辞谦逊,只说自己侥幸帮了点小忙,不敢居功,对德妃的“好意”表示感激,却并未给出任何承诺。她将锦缎收入库房,并未急着使用,态度暧昧而谨慎。
几乎与此同时,淑妃王氏那边的动作则更为阴险。一日,苏璃被尚仪局临时叫去帮忙核对一批准备赏赐给宗室命妇的礼单。负责此事的女官态度异常热情,将一部分看似简单的誊录工作交给她。苏璃仔细一看,便发现礼单中几处品级与规制有明显出入,若按此准备,届时必定出错,轻则闹笑话,重则可能被扣上“不敬宗室”的帽子。
(苏璃内心OS:*这么明显的坑?是觉得我初来乍到不懂规矩,还是故意试探?淑妃的人,果然沉不住气。*)
她不动声色,并未当场指出错误,而是借口需要核对旧例,将礼单带回揽月阁。她并没有直接修改,而是将错误之处用另一种颜色的笔细细标注出来,并附上相关的宫规条文作为依据,然后将其“无意间”混入需要交还给尚仪局的其他文书之中。如此一来,既避免了直接冲突,又让经办人无法装作不知,必须修正错误。
果然,次日那位女官再来时,脸色颇为难看,却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看向苏璃的眼神更加阴郁。
苏璃如同在钢丝上行走,恪守着现代职场中“中立、低调、做事留痕、不站队”的生存法则。她对各方的拉拢示好,一律以谦卑恭顺的态度应对,不拒绝,不承诺,保持安全距离。对于潜在的陷害,则用合规合法的方式巧妙化解,不留把柄。
她深知,在自身实力不足时,贸然投入任何一方,都只会成为棋子甚至弃子。她需要时间,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复杂的权力场。
云昭通过遍布宫中的眼线,对这一切了如指掌。
“德妃派人赏赐,苏姑娘收下道谢,未有逾矩之言。”
“淑妃设局,于礼单中做手脚,苏姑娘已巧妙化解,未起冲突。”
……
听着冯德的禀报,云昭的指尖在御案上轻轻敲击。他的脸上看不出喜怒,但眼中却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赞赏。
(云昭内心OS:*懂得藏锋,知道进退。面对诱惑和陷阱,都能保持清醒。苏璃,你在那个世界,想必也不是寻常人物。这套职场生存法则,运用得倒是娴熟。*)
他欣赏她的冷静和智慧,这更印证了他的猜测。但同时,他也想看看,她的底线在哪里,她的能力极限又在何处。
“传朕口谕,”云昭忽然开口,声音平淡,“就说年关将至,宫中事务繁杂,朕看尚宫局新用的记账法颇好,让苏璃去帮衬几日,协助林尚宫理顺各局司的年底账目。”
这道口谕,看似是给了苏璃一个临时差事,实则意义非凡。这等于皇帝亲自认可了她的能力,并给了她一个名正言顺接触宫廷核心事务的机会,同时将她暂时置于相对中立的尚宫局庇护之下,一定程度上震慑了那些想暗中下手的人。
冯德心中一震,连忙应下:“老奴遵旨。”
口谕传到揽月阁,苏璃心中明了。这是云昭的又一次试探,也是一次保护,更是一个信号——他默许甚至鼓励她继续“表现”。
(苏璃内心OS:*云昭…你终于要给我更大的舞台了吗?是想看我还能带来多少‘惊喜’,还是…在为你心中的某个计划做准备?*)
她平静地接旨,心中却波澜涌动。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不再只是一个被观察的潜在“特殊存在”,而是正式被拉入了云昭所布局的棋局之中,成为了一枚虽然微小,却可能影响全局的棋子。
棋局渐开,执棋者高坐九重,冷眼旁观;而棋子本身,亦在谋划着自己的棋路。这深宫之中的博弈,因为苏璃这个变数的存在,变得更加微妙而复杂。
喜欢昭璃天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昭璃天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