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的冬夜,寒风如饿狼般在营地上空呼啸,仿佛要将一切生命都吞噬。然而,第七队的驻地却是一片灯火通明,最大的军帐内,熊熊炭火在铜炉中燃烧,暖意融融,驱散了帐外刺骨的严寒。
沈清辞静立于帐中,目光落在面前整齐码放的物资上。那是姐姐通过秘密渠道,历经万难才送达的支援:二十套锻打精良的锁子甲,甲叶层层叠叠,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三十柄腰刀斜插在木鞘中,刀鞘古朴,却难掩出鞘时可能绽放的寒芒;还有几箱封装严密的珍贵药材,以及沉甸甸的银两,每一样都凝聚着后方的心血与期盼。
帐内两侧肃立着十四道身影。左侧是赵大、李顺、王五等最早追随她的十名老兵,他们身姿挺拔,眼神中带着久经沙场的沉稳与对这位年轻校尉的信赖。右侧则是四张略显陌生的面孔——这是她近期暗中考察、精心筛选后决定吸纳的新成员。其中,副尉孙铭尤为引人注目,他因性情耿直、不肯同流合污而在军中备受排挤,却在之前的蛮族突袭战中,以精准的判断和悍不畏死的冲锋,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与忠诚。
“今夜召集各位,是有要事相商。”沈清辞的声音清脆而沉稳,在寂静的帐中格外清晰,“在场的每一位,都是曾与我并肩作战、共历生死的兄弟。第七队能有今日的局面,全赖诸位同心协力,浴血拼杀。”
她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个人的脸庞,将这些或刚毅、或坚毅、或聪慧的面容深深烙印在心底。
“这些物资,”她抬手示意地上的装备,“是京城友人冒险送来的私产。我决定,全数分配给大家。”
话音刚落,帐内便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呼。这些装备的工艺与材质,远超军中配给的粗制滥造之物,任何一件在市面上都价值千金,足以让普通士兵奋斗半生。
沈清辞没有停顿,亲自上前拿起一套最重的锁子甲,大步走到赵大面前。“赵大,自你随我入伍,每战必身先士卒,先后负伤七处却从未退缩半步。这套甲胄,最该归你。”
赵大猛地愣住了,这个平日里天不怕地不怕的粗豪汉子,此刻竟一时语塞,双手微微发颤地接过冰凉的甲胄,喉咙动了动,才沙哑地开口:“校尉...这...这太贵重了...”
“不必推辞。”沈清辞微微一笑,又从刀架上取下一柄腰刀,递了过去,“你的旧刀早已卷刃,上次与蛮族厮杀时险些断裂,该换把新的了。”
赵大紧紧攥着刀鞘,眼眶微微泛红,重重地点了点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接着,沈清辞走向李顺,将另一套锁子甲递给他:“李顺,你心思缜密,洞察力过人,多次识破敌军的诱敌之计和侦察陷阱。这套甲胄,望能护你周全,让你在阵前能更安心地为我出谋划策。”
李顺接过甲胄,深深鞠了一躬:“谢校尉厚爱,属下必不辱命!”
就这样,沈清辞亲手将装备一件一件分发到每个人手中。无论是最早追随的老兵,还是新加入的成员,皆有份例,且分配公正,完全依据各人的功绩与特长,没有丝毫偏袒。最后,她走到了孙铭面前。
“孙副尉,”她拿起最后一套锁子甲,目光诚恳,“你本可与其他军官同流合污,克扣军饷、压榨士兵以谋取私利,却始终坚守原则,孑然一身。这份风骨,沈某深感敬佩。”
孙铭浑身一震,这个因耿直而被排挤得近乎孤立的汉子,眼中闪过复杂的神色——有惊讶,有感动,还有一丝难以置信。他沉默了片刻,突然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沉声道:“末将...誓死追随校尉!”
这一跪,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帐内其余十三人也纷纷单膝跪地,齐声高呼:
“我等誓死追随校尉!”
声音整齐划一,铿锵有力,在军帐内久久回荡,震得帐顶的积雪微微颤动。
沈清辞连忙扶起孙铭,又示意众人起身,语气带着一丝动容:“诸位请起。我沈清辞在此立誓,今日之赐,必不敢忘;他日之功,必不相负!”
待众人起身站定,她走到帐中,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既为兄弟,当坦诚相待。有些事,今日也该让诸位知晓了。”
说着,她从怀中取出一枚温润的白玉牌,玉牌之上,雕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雄鹰,正是安定侯府的徽记。“我确系京城安定侯府的远亲。此行投身北境从军,一来是为报国杀敌,抵御蛮族入侵;二来,也是为了重振我沈家的声威。”
这是她早已构思好的说辞,既巧妙地解释了这批珍贵物资的来源,又为将来可能暴露的更多背景线索埋下了伏笔,不至于让众人对她的身份产生过多不必要的猜忌。
赵大恍然大悟,挠了挠头,憨笑道:“难怪校尉年纪轻轻,却见识不凡、行事果决,原来是侯府出来的子弟!”
“出身如何,并不重要。”沈清辞轻轻摇头,目光扫过众人,“重要的是,我们志同道合,都愿为边军的振兴、为大靖的国土安宁而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锦甲红颜:庶女谋凰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锦甲红颜:庶女谋凰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