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辞的信息收集范围,逐渐从后院延伸至朝堂天下。
她通过识字的碧儿,偷偷买来一些市井流传的话本、杂记,甚至是一些过时的邸报抄本。这些东西不值钱,也没人在意一个深闺庶女看这些做什么。
沈清辞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信息。她让碧儿借着采买或探亲的机会,去茶楼、酒肆、市井巷弄,听听百姓、行商、甚至落魄书生们的议论。她自己则在与沈清鸢相处时,偶尔引导话题,旁敲侧击地了解勋贵圈子里的风向。
结合原主的记忆和下人们的零碎言语,在她房间的墙壁上(心理意义上的),慢慢勾勒出一幅这个王朝的格局图。
大周王朝,立国已百余年。当今皇帝年迈,太子体弱,几位成年皇子明争暗斗。朝堂之上,文官集团势力庞大,以清流自居,崇尚玄谈,以诗词歌赋、经义文章论高下,决定官员升迁。
重文轻武的风气,已渗入骨髓。
碧儿带回来的市井闲谈中,充满了对武人的鄙夷:“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俗语深入人心。一个落魄秀才,即便穷困潦倒,也能得到几分表面的尊重;而一个退役的老兵,哪怕身有战功,也常被视为粗鄙武夫,难以谋生。
她从一份过期的邸报抄本上,看到一则让她心惊的记载:去年边境小有摩擦,一位边关将领八百里加急请求增拨粮饷御寒,奏折却被中书省的官员以“文辞粗陋,格式不符”为由打了回去,要求重写!军情如火,竟被如此儿戏对待。
还有一次,她听沈清鸢略带不屑地提起,某位侯府世子,原本在京营任职,却因“不通文墨,在诗会上丢了脸面”,被同僚排挤,最后其父不得不花钱走关系,给他转了个闲散的文职。“真是……武职到底不如文官清贵体面。”沈清鸢如此评价道,全然不觉有何不对。
府里下人的闲聊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俺老家隔壁村有个后生,去年被征去边军了,唉,真是倒了大霉!听说那边饷银常年拖欠,当官的还克扣。” “可不是!还是读书好!你看门房老张的儿子,去年考中了童生,虽然还没功名,但说亲的门槛都快被媒婆踏破了!要是当了兵,谁家好姑娘肯嫁?” “听说京营里那些爷,训练就是做样子,到时候真打起来,怕是跑都跑不快…吃空饷的倒是一堆!”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让沈清辞的心逐渐下沉。文官高高在上,武官地位卑微,军队腐败涣散,士兵缺乏荣誉感和保障。 整个社会从上层到民间,都对武力持轻视态度。边境之外,北狄部落经过几十年休养生息,日渐强盛,屡有犯边骚扰之举。而大周赖以屏障的边军,竟是如此状况——兵额不足、训练废弛、军械老旧、士气低落…
这太平盛世的海面下,竟是暗流汹涌,危机四伏。一旦外敌铁骑南下,这重文轻武的繁华王朝,拿什么去抵挡?
她掌握兵权的想法,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局势的清醒认知。这甚至不是野心,而是一种迫切的危机感。唯有握住真正的力量,才能在这可能的乱世中保全自身,甚至…改变一些什么。
只是这条路,远比她想象的更加艰难。她一个无依无靠的庶女,被困于深宅后院,连外面的世界都难以触及,又该如何去接近那被整个社会所轻视、却又至关重要的军权?
铜镜中,映出她尚且稚嫩却已布满忧思的面容。前路漫漫,迷雾重重,但她眼中却燃起一丝绝不认输的火焰。
喜欢锦甲红颜:庶女谋凰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锦甲红颜:庶女谋凰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