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匠师家的谋杀现场被彻底封锁,那一点点神秘的海外颗粒被周墨如获至宝般带回检尸房深入研究。凌越心中已然勾勒出凶手作案的手法和大致方向,但如何将这与“无字天书”、与慈云斋、与那背后的“老先生”联系起来,仍需要更坚实的证据链。
他意识到,要破解此案,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凶杀现场和那匹成品云锦上。必须深入到云锦制造的核心环节中去,真正理解这“寸锦寸金”背后的极致工艺,才能洞察凶手究竟是在哪个环节、用了何种匪夷所思的手段,将信息“写入”了这华美绝伦的贡品之中。
再次来到江南织造局,凌越的态度变得异常坚决和专注。他拒绝了李公公和冯管事亦步亦趋的陪同,只要求一名年岁最长、技艺最精湛的老织工带领和解说。他换上了一身便于行动的深色便服,仿佛不是来查案的官员,而是一个虚心求教的学徒。
这一次,他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真正沉下心来,从最初的原料开始,一步步追踪云锦诞生的全过程。
老织工姓褚,在织造局干了一辈子,沉默寡言,但一谈起织锦,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和昏花的老眼便立刻焕发出神采。他首先带凌越来到筛选生丝的工坊。
“大人请看,”褚师傅抓起一把洁白莹润的生丝,声音沙哑却清晰,“这是最好的湖丝,双宫茧缫制,韧性足,光泽好。每根丝都要经过反复挑选,剔除粗节和瑕疵,才能上机。”
凌越看着女工们灵巧的手指在丝线间穿梭,如同抚琴般优雅,不禁感叹这华美的基础竟是如此繁琐枯燥的积累。
接着是染坊。巨大的染缸里浸泡着各色丝线,空气中弥漫着浓郁而奇异的植物矿物气味。褚师傅指着一缸靛蓝色的染液:“这是苏木和靛蓝套染出的宝蓝色,光是这一种颜色,就要经过七八次反复浸染、氧化、晾晒,每次的温度、时间、力道都要恰到好处,差一点,色就不正,就不够沉稳华贵。”
凌越仔细观察着那些染工的操作,他们如同经验丰富的炼丹师,凭感觉掌控着火焰的大小、染液的变化。他特别注意那些染料的来源和配制过程,试图找出任何可能被添加“额外”物质的环节,但一切看起来都遵循着古老而严格的配方。
然后是最核心的织造工坊。凌越站在巨大的花楼织机前,仰头看着那数以万计、密密麻麻的经线,如同面对一片错综复杂的森林。挽花工高坐在花楼上,依据下方提花工的口令,吃力地提起一根根沉重的经线,织工则在下飞快地投梭、打纬。
“这‘五彩云凤纹’,用的是一百二十多重纬线,”褚师傅的声音里带着自豪,“颜色越多,图案越复杂,换梭的次数就越多,工艺就越难。一天下来,最多也只能织出几寸。真正是‘寸锦寸金’。”
凌越看得眼花缭乱,心神震撼。他彻底理解了这“天衣无缝”的含义。在这极度复杂、环环相扣的工艺流程中,想要在织造过程中动手脚,加入一种需要特定条件才能显现的“隐迹墨”,几乎是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每一次投梭,每一次打纬,都暴露在众多工匠的眼皮底下,任何异常的色彩或质地都会立刻被发现。
那么,凶手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那些已经织成、等待检验剪裁的成品锦缎。如果说织造过程中难以下手,那么织成之后呢?在检验、收纳、搬运、乃至最后装箱运送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可乘之机?
他忽然想起刘匠师的职责——首席匠师,主要负责指点关键技术难点和验收成品。验收!这是在织造局内,接触成品云锦的最后一道关口!
“褚师傅,”凌越问道,“织成的锦缎,验收时具体是何流程?”
褚师傅答道:“主要是查验有无跳线、错色、污渍等瑕疵。通常是由刘师傅这样的高手,在特制的验绸台上,迎着光亮仔细查看。确认无误后,盖章画押,方可入库等待运送。”
验绸台?迎着光亮?
凌越心中一动:“验绸台在何处?可否带我一观?”
验绸台设在一间独立的耳房内,光线明亮。一张宽大的木质平台微微倾斜,上方开有高窗,让自然光能均匀地洒落在台面上。
凌越走到台前,用手抚摸光洁的台面。他想象着刘匠师在这里,将那匹华丽的云锦铺开,迎着光,一寸寸检查过去……就在此时,他的目光被台面一侧一道不易察觉的、浅浅的划痕吸引。那划痕很新,不像是常年累月放置锦缎摩擦所致,倒像是被什么尖锐的金属物短暂而用力地划过一道。
他蹲下身,仔细查看那道划痕,甚至用手指轻轻触摸。在划痕的尽头,极其细微的木质纤维里,他似乎看到了一点点……极其微小的、熟悉的暗色颗粒残留!
心脏猛地一跳!
难道是在这里?!
不是在织造过程中,而是在验收的时候!有人利用了验绸台和特定的光线环境,在这里对已经织成的云锦动了手脚!而刘匠师,很可能正是在这里发现了端倪,或者……他根本就是被迫参与的帮凶,最终因恐惧或想退出而被灭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