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荆澜静静地听着,眼眸中闪烁着理解的光芒。她轻声道:“大人所见,皆是真实。科举如大浪淘沙,淘出真金,却也卷起了无数泥沙。其中辛酸,非身临其境者难以体会。妾身虽为女子,无缘科场,但家中曾有长辈、兄长历经此途,其中甘苦,亦见闻不少。然,这毕竟是眼下相对最公平的一条路,纵然千军万马,依然有人前仆后继,只因这是改变命运唯一的希望。”
她的声音温柔而通透,并没有简单的批判或赞同,而是道出了其中复杂的无奈与真实。
凌越有些意外地看向她。他没想到,一个古代女子,竟能有如此清醒和深刻的认识。这份见识,远超寻常闺阁。
两人就这样,在葡萄架下的清风里,就着清茶,从诡谲的毒物案情,聊到了沉重的科举制度,又谈及各地的风土人情、医药见闻。凌越发现,沈荆澜不仅精通药理,于文史、地理乃至人情世故都有独到的见解,言谈举止间既保有女子的细腻温柔,又有一股不输男子的豁达与智慧。
他们之间的交谈,没有丝毫隔阂与障碍,反而有种难得的默契与投缘。凌越许久没有这种与人畅谈甚欢的感觉了,仿佛遇到了一个真正能理解自己、能与自己站在同一高度对话的知己。
夕阳西下,将小院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凌越意识到时辰不早,起身告辞。沈荆澜送至院门口。
“今日与姑娘一席谈,获益良多,远胜读十年死书。”凌越由衷说道。
“大人过誉了。能与大人探讨,妾身亦觉开阔了眼界。”沈荆澜微微含笑,夕阳在她脸上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眸光清亮。
凌越拱手作别,转身离去。走了几步,他忍不住回头望去,只见那道清丽的身影依旧立在门边,见他回头,似乎怔了一下,随即浅浅一笑,点了点头。
那一刻,凌越心中某根弦被轻轻拨动了一下。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妙而温暖的情愫,如同初春的溪流,悄然漫过心田。
他转身,步伐变得轻快而坚定。
科举案的阴霾渐渐散去,而对慈云斋的调查,虽然前路未卜,却似乎不再那么令人沉重。
因为他知道,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他并非孤身一人。
喜欢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