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在禅房冰冷的地面上拉出长长的、扭曲的影子,将那片深褐色的血迹和焦黑的“红莲”痕迹映照得愈发诡异。
凌越那句“开棺验尸”和“扩大搜索”的命令,像两块巨石投入死水,让在场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几变。
周墨干瘦的脸上皱纹更深了,他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按规矩,无头尸身已然入棺,若非有重大疑点,轻易不得再惊扰亡者。更何况,这案子邪门得很,他心里直打鼓。
秦虎倒是干脆,抱拳瓮声应道:“是!大人!我这就带弟兄们去搜山!就是把那后山翻个个儿,也定然找出点东西来!”他显然更信刀枪棍棒,对神神鬼鬼那一套嗤之以鼻,凌越的果断让他觉得对脾气。
赵铭则白着脸,努力挺直腰板,表示自己绝不会误事。
知客僧慧明一听要搜山,还要开棺,脸都吓白了,双手合十连连念佛:“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大人,使不得啊!亡魂不安,恐生祸端,惊扰了佛祖菩萨……”
凌越冷冷打断他:“若真是冤屈而死,查明真相,方能令亡魂安息。若真是妖孽作祟,本官更要看看,是什么妖孽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他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慧明师父,寺内僧众,还需你安抚约束,在本官查清之前,任何人不得离寺!”
慧明被他的气势所慑,喏喏不敢再言。
凌越不再理会他,转身对周墨道:“周仵作,趁天光尚在,我们再仔细勘验一遍现场。尤其是那片焚烧痕迹和门窗。”
“是,大人。”周墨应道,语气里却带着几分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这现场邪气森森,明显非比寻常,再验又能验出什么?《洗冤录》上可没写过如何鉴别业火。
两人重新回到阴冷的禅房。血腥味和焦糊味似乎更加浓郁了。
周墨打开他的木箱,取出工具:银针、醋、酒、葱椒盐等物,开始按照《洗冤录》的规范流程,小心翼翼地检验那片血迹和焚烧区。他用银针探入焦黑处,又用酒醋泼地,仔细观察反应。
凌越则完全摒弃了这些传统方法。他的现代现场勘查理念告诉他,痕迹物证才是不会说谎的关键。
他再次蹲在那片“红莲业火”的痕迹旁,这一次看得更加仔细。他注意到,这燃烧的轮廓虽然大致像莲花,但边缘极其不规则,更像是液体泼洒后随意燃烧形成的,绝非精心绘制的图案。燃烧中心的青砖颜色最深,甚至有些开裂,说明此处温度最高。
他伸出手指,再次捻起一点焦黑的灰烬,在指尖细细摩擦,又凑到鼻尖下,屏住呼吸,极力分辨那混杂的气味。
除了普遍的燃烧蛋白质和油脂的焦糊味,那丝若有若无的、特殊的腥气再次钻入鼻腔。这味道……很熟悉,他一定在哪里闻到过!是某种动物油脂?还是……
他目光扫过禅房角落的油灯盏,心里一动。但他很快否定了,灯油燃烧不是这个味道。
“周仵作,寺里平日照明、礼佛,用的是什么油?”凌越忽然开口问道。
周墨愣了一下,不明白为何问这个,但还是回道:“回大人,寻常寺观,多用菜籽油或桐油。桐油耐烧,烟也少些。”
桐油?凌越眉头微蹙。桐油燃烧的气味他大致知道,与这残留的腥气不符。而且桐油燃烧猛烈,若是大量泼洒,绝不止烧出这么一小片痕迹。
他不再纠结于气味,转而研究燃烧物的载体。为什么燃烧只局限于这一小块地面?周围的青砖和物品并无蔓延迹象?
他几乎是趴在了地上,侧着头,借着夕阳最后的光线,观察地面极其细微的凹凸和色泽变化。终于,他发现在“红莲”痕迹的边缘之外,有极其不明显的、一圈颜色略深的浸润痕迹,非常淡,几乎与脏污的地面融为一体。
像是……某种液体泼洒时,外围飞溅出的零星液滴干燥后留下的?
他立刻从赵铭捧着的布包里取出那张粗糙的棉布和一小截炭笔,小心翼翼地沿着那圈几乎看不见的痕迹,将其轮廓拓印下来。拓印下来的图案,完全失去了“莲花”的形状,更像是一滩泼洒物的不规则边缘。
“大人,您这是……”周墨看着他古怪的行为,忍不住问道。在他几十年仵作生涯里,从未见过哪位大人会如此细致地描摹地面污渍。
“记录。”凌越言简意赅,继续他的工作。他心中已有初步判断:这绝非什么“业火”,而是人为泼洒了某种易燃液体后点燃造成的!目的,就是为了制造恐慌,掩盖真相!
那么,下一个问题:密室。
他站起身,重新将注意力投向门窗。门窗紧闭,插销完好,从内部闩上。发现尸体的小沙弥却说门没闩。
他先检查门。厚重的木门,门轴转动正常,门槛不高。他仔细查看门闩本身和门闩槽,尤其是底部和两端。门闩是常见的横木式,看起来没有异常。
但他不死心,让赵铭举着油灯靠近,自己几乎将眼睛贴上去看。终于,在门闩底部一个极其不起眼的位置,他发现了一点点极其细微的、亮晶晶的碎屑!不是木屑,更像是……某种透明的晶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