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之后,仍驻守在大唐边境的李靖收到了家书与程咬金的信件。
家书中详述了红拂女提及李谨与李元狰之间的纷争,以及李谨内心的真实想法。
读罢,李靖面色凝重,眉头紧锁。他心中清楚,皇室内部的纷争并非他所愿插足之事。
他只想远离权力中心,保全自身平安。
作为一名在军事上才华横溢的将帅,他深谙历史的发展轨迹,熟悉当代王朝局势。
他深知,皇室子弟为争夺储位所展现出的冷酷无情,
以及朝堂之上群臣站队失败后的惨痛下场,都令人生畏。
这种夺嫡的权谋斗争,正是他极力想避开的旋涡。
而当他读到程咬金之信时,心中更是雪上加霜。
这封信的内容过于明显,就连凡人愚夫都能看出,这分明是出自李世民的授意。
程咬金不过是个奉命行事的传信人罢了,这种局中局的复杂牵连更令李靖心生厌倦。
李靖放下手中的家书,心中思绪万千。
他站起身来,走到帐外,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眉宇间透着几分不安。
仗打了这么多年,他自问自己并非是个贪图权势之人,
可如今这局势却逼得他不得不谨慎再三。
程咬金的信里虽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的暗示却让李靖再清楚不过——李世民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他。
即便他未曾主动靠近,这风暴的旋涡似乎也在悄然向他靠拢。
回到帐中,李靖重新坐下,端起桌上的茶盏,茶水已经凉透,入口苦涩。
他的目光却落在桌案上的地图上。
这幅地图他已熟记于心,但此刻每看一眼,心中的沉重就多一分。
大唐的边境安稳固然重要,可更大的风暴显然正在朝着京城的方向酝酿着。
他深知自己的话语权极其有限,若是李元狰真心看上了李谨,
并直接请求陛下赐婚,他恐怕毫无立场拒绝。
然而,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他势必会被卷入深渊,不得不与李元狰绑在同一条船上。
而李世民通过程咬金传来的这封信,其态度更是鲜明直白:
若他与李元狰结为姻亲,便等同于站在了李世民的对立面。
近来朝堂上风声暗涌,他对此已有耳闻——整个朝廷几乎尽在李世民的掌控之中。
若他贸然与李世民为敌,后果无疑会与那些已入狱的大臣殊途同归。
况且,他并非孤身一人,他还有家族、忠心耿耿的部下,
这些人注定难逃因他而受牵连的命运。李世民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的性命与前程。
正是如此复杂的局面,让李靖倍感进退维谷。
他对女儿李谨疼爱有加,从不愿强迫她违背意愿,
但眼下的情形却让他不得不在父爱与大局之间艰难权衡。
想到这里,李靖不由得长叹一声。他的心绪杂乱无章,
像是千丝万缕的乱麻,怎么也理不清头绪。
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做出决定,否则事情一旦拖延下去,局势只会更加对他不利。
然而,这一切却并非他一人能够掌控的。
李元狰的意图已然昭然若揭,而李世民的态度更是让他进退维谷。
此时此刻,他站在了人生中最为艰难的十字路口。
而且他现在待在大唐边界防范着突厥,也不能随意回京,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他怕窦皇后和李元狰直接跟陛下请命,那就真的来不及了。
他心中焦虑万分,却又无计可施,只能在营帐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
外面传来士兵的喊声,似乎突厥军队的动向又有了新的变化。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将心中的烦乱压下,走出帐外,迎面而来的冷风让他的思绪稍稍清明了一些。
眼下突厥的威胁仍然迫在眉睫,若稍有疏忽,边境百姓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可他心里明白,京城的局势绝不容忽视,窦皇后和李元狰的举动如果真的成功,
恐怕不仅是他个人的命运,他所效忠的整个大唐都会陷入一场无法挽回的纷争。
站在营地的高处,他眺望远方,视线尽头是连绵的山脉,
仿佛一道天然屏障,守护着脚下的土地。
他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都要守住这片边疆。
可守土有责的同时,他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放任京中的局势不管。
他环顾四周,看到副将正带着几名士兵匆匆赶来。
副将神色凝重,显然是有急事相报。
他略微调整了情绪,恢复了平日的冷静,等待副将的汇报。
将军,刚接到哨探回报,突厥军队似有调动,
南部边境的防线恐怕会承受更大的压力。
副将的声音里带着隐隐的忧虑。
听到这个消息,他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一边是边疆战事迫在眉睫,一边是京城的暗流涌动,
他感到自己像是被夹在两块巨石之间,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他沉思片刻,终于下定决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纨绔老六指点江山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唐:纨绔老六指点江山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