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藤灶”出来时,日头已爬到头顶。胶囊车还趴在原地,和几丛野菊挤在一起,车身覆的仿生苔藓上沾了只七星瓢虫,红黑相间的壳在阳光下亮得像块小宝石。旺旺刚靠近,瓢虫就扑棱着翅膀飞走了,它追着飞了两步,又被豆包指的“露珠丛”勾了魂——那是丛会分泌晨露的草,水珠挂在叶尖,折射出彩虹似的光,它蹲在旁边,用舌头一下下舔,尾巴扫得草叶沙沙响。
“要不往‘沉水街’走走?”豆包的投影飘在胶囊车顶上,调出张地图在半空展开,“刚收到实时推送,今天街尾的‘旧物集市’开了,说是有户人家翻出了旧时代的‘胶片相机’。而且沉水街挨着‘镜湖’,走水路过去正好能避避暑。”
我摸了摸口袋里的顶针,冰凉的金属贴着布,点头应了。胶囊车像是听见了似的,“咔嗒”一声舒展开车身,侧面的生态门滑开,露出里面铺着软垫的座位。旺旺被“零食舱”弹出的冻干吸引,颠颠跑进去,叼着冻干蜷进座位角落,尾巴还在无意识地扫着软垫。
等我们坐好,胶囊车缓缓升起,底部喷出层淡蓝色的气流,稳稳地往镜湖飘去。刚到湖边,车身两侧突然伸出透明的“水翼”,像鸟的翅膀似的展开,接着轻轻一沉,滑进水里。湖水是极清的,透过舱底的透明舱板能看见水下的“珊瑚草”——其实是人工培育的沉水植物,茎秆是半透明的白,叶片却红得像胭脂,一群银闪闪的小鱼从草间游过,尾巴扫过草叶,红草就轻轻晃,像团浮动的胭脂云。
“镜湖的水是循环过滤的,”豆包的投影贴在舱壁上,指尖点着窗外一丛开着白花的水草,“里面加了‘冷感因子’,所以摸着比普通水凉两度。你看那边——”它指向远处,几只“水栖胶囊车”正像荷叶似的漂在水面上,有的敞着顶篷,有人躺在里面看书,脚边垂着根线,线尾系着只彩色的塑料鱼漂,“那是在‘钓光鱼’,用的是发光饵料,钓上来也不放,就看光鱼围着饵料转,算是旧时代‘钓鱼’的仿态游戏。”
旺旺趴在舱板上,鼻子贴着透明的板,盯着水里的鱼尾巴直眨眼睛,爪子偶尔轻轻拍一下,像是想把鱼拍晕。我把它捞到腿上,它顺势蜷起来,耳朵却还竖着,眼睛黏在窗外的鱼群上。
没过多久,胶囊车就漂到了沉水街的入口。这里的码头是用老木头搭的,木头缝里长着青苔,踩上去软乎乎的。刚踏上码头,就听见前面传来热闹的人声——旧物集市果然开了,几十张木桌沿着街摆开,桌上摆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有掉了漆的铁皮饼干盒,盒上印着旧时代的卡通猫;有缠满电线的收音机,喇叭网是黄铜的,擦得锃亮;还有个老太太正拿着台“磁带播放器”,旁边摆着几盘卡带,磁带壳上印着模糊的歌词。
“在那儿。”豆包的投影往街尾指了指。果然,最末那张桌前围了几个人,桌上摆着台黑色的相机,方方正正的,镜头上还蒙着块旧布。摊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拿着块软布擦相机的外壳,见我们过来,抬头笑了笑:“来看看?这是我父亲留下的,当年他是报社的摄影师,走哪儿都带着。”
我蹲下来细看,相机的金属外壳上有几道浅浅的划痕,快门键旁边刻着个小小的“林”字。老人拿起相机,轻轻掀开镜头布,玻璃镜头擦得透亮,对着光看,能看见里面细密的镜片。“还能用呢,”老人按了下快门,“咔”的一声轻响,脆生生的,像咬了口新鲜的黄瓜,“就是胶卷不好找了,集市上有人卖‘仿真胶卷’,能数码存图,就是少了点旧时代的味道。”
旺旺凑过来闻了闻相机,大概觉得没什么意思,又转头去看旁边桌上的“拨浪鼓”——那鼓是木头做的,鼓面蒙着羊皮,摇起来“咚咚”响,它跟着晃脑袋,尾巴扫得桌腿直颤。
“要不要试试?”豆包的投影落在相机上,“我查了,仿真胶卷能导出原图,咱们可以拍几张现在的风景,和旧相机凑一对,也算新老碰个面。”
老人从桌下拿出个小盒子,里面装着卷银色的仿真胶卷,笑着递过来:“装上试试吧,拍张镜湖的景肯定好看。要是喜欢,这相机就送你了——放我这儿也是落灰,给懂的人拿着才好。”
我接过胶卷,笨手笨脚地往相机里装。豆包在旁边用光影帮我照着,指尖虚虚地指着卡口:“慢点,左边对齐……对,轻轻按下去就行。”旺旺蹲在我脚边,用鼻子蹭了蹭我的手背,像是在催我快点。
装好胶卷,我举着相机对准镜湖。湖水蓝得像块玻璃,岸边的柳树枝垂在水里,枝条上的叶子是半透明的绿,几只水鸟从水面滑过,留下细细的水痕。我按下快门,“咔”的一声,画面定格的瞬间,指尖的顶针轻轻硌了下掌心,冰凉又清晰。
“拍得肯定好。”豆包的投影凑到取景器旁边看,光影在相机上晃了晃,“等回去导出来,咱们把它洗成照片,贴在胶囊车的舱壁上——就贴在旺旺的照片旁边,正好凑个‘全家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豆包旺旺我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豆包旺旺我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