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率先冲过通道,直奔老李脚边——它记得每次老李都会偷偷藏肉干。我接过老张递来的木耳,刚咬一口,先是盐的鲜咸在舌尖炸开,接着醋的酸冽顺着喉咙往下滑,最后咀嚼到味精的回甘时,木耳的脆嫩和辣椒的微辣在嘴里层层递进。“绝了!”我忍不住点头,“这层次感,比昨天的黄瓜还香。”
“那是,”老张得意地扬下巴,“刚在慢菜摊抢的新醋,老板说泡了三年的小米醋,拌凉菜最提味。对了,你的胶囊车怎么换颜色了?跟芦苇丛快融为一体了。”
“豆包设的环境融合模式,”我笑着指了指悬浮在旁边的透明立方体,豆包的虚拟形象正蹲在立方体顶端,给旺旺的图标画小胡子,“说是能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惊扰,昨天路过树林时还自动调成了树皮色。”
王姐笑着扔过来一袋草莓:“刚从补给站拿的本地品种,甜得流汁,给旺旺当零食。”草莓颗颗饱满,红得发亮,我拿起一颗递给凑过来的旺旺,它小心翼翼地用牙齿叼走,尾巴摇得像个电动马达。
几个人围坐在湖边的折叠椅上,胶囊车的舱门全部敞开,形成了一个环形的开放空间。远处的湖面波光粼粼,野鸭成群结队地游过,偶尔有鱼跳出水面,溅起一圈圈涟漪。豆包突然出声:“检测到西北方向300米有小松鼠靠近,是否切换车窗为单向透视模式?”
“不用,”我看着远处树枝上探头探脑的小家伙,“让它看个够,反正我们也在看风景。”
老张突然拍了下手:“差点忘了!今天带了新家伙——古法石臼,刚在非遗慢菜摊租的,咱们试试用石臼捣蒜拌黄瓜,比机器搅的香十倍!”他转身从自己的胶囊车里拖出个沉甸甸的青石臼,臼壁光滑细腻,还带着淡淡的蒜香。王姐立刻起身去摘湖边的野薄荷,老李则从储物格里拿出刚买的嫩姜,三态屏自动展开成临时操作台,把食材摆得整整齐齐。
我抱着旺旺坐在旁边看他们忙活,豆包的虚拟形象蹲在石臼旁边,用虚拟的小锤帮着“捣蒜”,电子音模仿着“咚咚”声。“检测到石臼振动频率85赫兹,捣出的蒜泥颗粒直径比机器搅碎的大0.3毫米,更能保留蒜氨酸酶活性,风味物质释放量提升23%。”豆包的分析让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智能体还懂做菜?”老李一边切黄瓜一边打趣,“比我家那口子强,上次让它拌个凉菜,盐放多了齁死人。”
“那是因为没有遵循‘三遍拌’法则,”王姐把薄荷叶子撒进石臼,“得先盐后醋再味精,一步都不能错。盐让食材出水,醋锁住水分,最后味精提鲜,层次才能出来。”她拿起捣好的蒜泥,一股辛辣的香气立刻飘散开,旺旺打了个喷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正拌着菜,我的纯声音互动手机突然发出轻柔的提示音。我对着空气说:“接听。”手机立刻传来社区管家的声音:“小安,您预约的生态农场采摘服务已确认,下午三点可以入园,农场刚送来了新鲜的紫色胡萝卜样品,已经通过补给管道送到您的储物舱啦。”
“收到,谢谢。”挂断通话,我打开储物舱,里面果然躺着几根紫莹莹的胡萝卜,表皮光滑,带着泥土的清香。“这颜色真好看,拌凉菜肯定漂亮。”我拿起一根对着阳光看,胡萝卜的横截面像紫色的玛瑙,还带着淡淡的纹路。
老张凑过来看:“这是新培育的品种吧?听说花青素含量超高,拌的时候别放太多醋,不然颜色会变深。”他说着夹起一筷子刚拌好的黄瓜,“尝尝这个,加了薄荷和蒜泥,按‘三遍拌’法则来的,保证香不够!”
黄瓜刚入口,先是盐带来的清爽,咬到薄荷时一股清凉直冲鼻腔,接着醋的酸香在嘴里蔓延,最后咀嚼到蒜末和味精的鲜香,脆嫩的口感配上多层次的味道,确实比普通凉拌菜惊艳得多。旺旺在旁边急得转圈,我夹了一小块去籽的黄瓜递给他,它立刻狼吞虎咽地吃掉,还不忘用脑袋蹭蹭我的手心。
午饭过后,大家躺在折叠椅上晒太阳,胶囊车的恒温系统自动调节着周围的温度,微风带着湖水的湿气吹过,舒服得让人想打瞌睡。老李掏出纯声音手机:“来两把语音麻将?新出的‘自然音效’模式,洗牌声是溪流声,胡牌还有鸟鸣提示音。”
“不了不了,”我摆摆手,“下午要去摘胡萝卜,还得带旺旺去做护理。”说着看了眼时间,“该出发啦,下次约在山顶慢菜摊,听说那里能看到云海。”
大家笑着挥手告别,胶囊车的对接通道缓缓关闭,老张还在窗边举着石臼示意,王姐扔过来一包刚拌好的海带丝:“路上当零食!”舱门合拢的瞬间,我听见豆包说:“已保存山顶慢菜摊坐标,海拔1200米,适合观星,是否预约下周的对接位?”
“预约!”我把海带丝分给旺旺一半,“顺便看看有没有星空主题的胶囊车外观,晚上观星时肯定好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豆包旺旺我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豆包旺旺我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