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岳在人群的喧嚣中悄然退去,心中盘算着未来的发展路线,小河村这里四处荒凉,肯定不能长久立足,凤翔府又太大,现在的自己没有能力打下来。
而且陕西这片土地,自天启七年(1627年)王二起义的烽火初燃,历经高迎祥、李自成等三十六营的铁蹄践踏,早已是疮痍满目,民不聊生。
时至今日,崇祯十二年正月(1639年),局势更是如沸水般翻腾。
张献忠在谷城(今湖北襄阳)扯旗反明,整个天下再次暗流涌动。
李自成在商洛山亦是蠢蠢欲动,陕西与湖北即将陷入明军与流寇的残酷拉锯之中。
马岳深知,明军虽已不复昔日辉煌,但其底蕴犹存,不可轻视。秦良玉、孙传庭、曹变蛟、洪承畴这些人都还在,自己虽然有着爆兵与明军精锐抗衡。
但缺乏稳固的根基和充足的粮饷,难以与明军正面抗衡。
陕西、湖北两地,因战乱频仍,已非理想的立足之地。
草原虽广袤无垠,却缺乏粮食,难以支撑大军长期征战。
中原地区更是明军的重兵布防之地,一旦涉足,必将引来明军的全力围剿。
脑海中想着未来几年的变化,马岳也觉得未来发展举步维艰。
经过深思熟虑,马岳的目光转向了四川。
四川地处内陆,相对封闭,且较少受到战火的侵扰,物产丰富,尤其是粮食储备充足,堪称理想的基业之地。
他计划先取汉中,作为进军四川的桥头堡。
汉中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且扼守着入川的咽喉要道。一旦占据汉中,便可从容进军四川,进而图谋云南。
云南地处边疆,地形错综复杂,易于割据一方。
云南气候温和,物产繁多,尤其是铜、银等矿产资源丰富,很多都是露天矿石,明朝收不到矿税那是明朝官吏腐败。
(但是他们要是敢阻挡自己么,他马岳手下的大军可不是吃素的。)
马岳心中暗自念道。
占据云南后,马岳便可挥师南下,攻取两广。
两广地区经济繁荣,人口稠密,可为大军提供充足的兵源和粮草。
以后争霸天下,他也不可能一直使用系统兵,一定会融入吸取一些明朝人,到时候两广正是兵源所在。
待两广尽入囊中,马岳便可挥师东进,攻取湖广、河南等地。
湖广地区是明朝的经济命脉,河南则是中原的核心地带,两地一旦失守,京师便岌岌可危。届时,马岳便可趁机挥师北伐,直捣京师,问鼎天下。
畅想着未来的道路,马岳的心中愈发的火热起来。不过,马岳也深知,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的积淀。
作为现代人,他对那个位子的痴迷程度远远低于张献忠、李自成他们,很快就回过神来。
当下,他必须保持低调,避免引起朝廷的警觉。
他要让李自成和张献忠成为明军的眼中钉、肉中刺,与明军拼个鱼死网破。
待时机成熟,他再趁机崛起,一举夺取天下。
盘算清楚未来的发展路线后,马岳的心情明显轻松了许多,他站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前,远眺着忙碌的营地,心中涌动着新的希望。
他细致地安排人手进行粮食转移,确保每一步都稳妥无误。李家剩下的三千多石粮食堆积如山,他深知这些粮食是他们未来行动的基石。
现在手底下也没有个文吏,一切只能他自己安排,他把招文吏这块的事记在心头。
在炽热的阳光下,马岳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一边擦拭着汗水,一边指挥着士兵们有序地搬运粮食。
考虑到后面转移到汉中,他得防备来自明军和其他流寇的窥视,果断决定招募骑兵用作探子,以应对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
粮食不多了,但还是决定召唤四名骑兵,这一举动就耗费了400石粮食。
紧接着,他又再次召唤20名步兵,以增强队伍的战斗力。毕竟100人的兵力说多不多,现在即将转移,兵力越多越好。
此外,之前登记招募的运粮流民也有接近两百人。这样一来,整个队伍的人数就达到了300多人。
粮食的问题让马岳眉头紧锁。即便流民们的吃食减半,现有的粮食也只够支撑5个月。支持到汉中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后面只能从汉中获取粮食了。
太阳正值日头高悬,约莫午时左右。
前往凤翔府的大路上,到处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流民。
李文英和李明父子两人一前一后,小心翼翼地躲避着拥挤的人群,而来福这个李家老管家则紧随其后,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三人抱团前行,生怕在这混乱中被人掳了去。
对于这些饿急了的流民,李文英三人可是听说过,他们没有什么是不吃的,要是不抱团,可是太危险了。
“爹,咱们去凤翔府之后该怎么办?”李明焦急地问道,他的声音在嘈杂的人群中显得有些微弱。
李文英停下脚步,喘了口气,才气喘吁吁地回答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玩骑砍的我能无限爆兵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明末:玩骑砍的我能无限爆兵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