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彻底占据了工坊,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照得纤毫毕现,也无情地暴露了更多细节——墙角的蛛网、设备上积年的油垢、以及那几盆植物异变后留下的、触目惊心的残迹。王大锤的安全堡垒建设已近尾声,厚重的双层法拉第笼如同一个巨大的金属蜂巢,将Mark-I装置严密地笼罩其中,只留下几束光纤和冷却管道如同脐带般连接外部。潜艇电池组发出稳定的低频嗡鸣,为这个独立的实验单元提供着洁净的能源。
然而,随着一项紧迫任务的解决,另一个更加现实、也更加棘手的难题,如同潜藏的冰山,浮出了水面。
顾渊坐在堆满书籍的桌子旁,面前摊开的是一个陈旧的皮革封面笔记本,里面是他手写的、多年来研究项目的收支记录。他的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嗒嗒声。
南曦则刚刚结束与阿里天文台一位负责设备采购的同事的短暂通话,她放下手机,脸上带着一丝无奈的凝重。
“情况不太乐观。”南曦率先开口,打破了工坊内除了设备运行声之外的沉寂,“我咨询了采购部门,一套能够进行更高精度、多频段同步监测的射电望远镜后端处理系统,即使是基础型号,加上专用的高频段馈源和低噪声放大器,报价也在三百万以上。这还只是升级我现有观测能力的部分。”
她顿了顿,继续道:“而且,如果我们要进行全球性的实地考察,验证不同神话遗址与信号之间的潜在物理关联——比如顾老师提到的巴比伦塔共振点、昆仑山特定洞穴、玛雅金字塔的光谱异常点——差率、当地向导、特殊设备运输和租赁,尤其是可能涉及的、非公开区域的‘测量许可’打点……这将是一笔巨大的、而且很难通过正规科研经费申请渠道报销的开销。”
王大锤刚拧紧最后一颗固定法拉第笼面板的螺丝,听到这里,用扳手敲了敲金属笼壁,发出铛铛的响声,扯着嗓子说:“我这边也是个无底洞!这次用的都是库存的破烂和拆机件,算是零成本。但要搞更精密的实验,需要定制化的高频振动传感器、能捕捉更微弱场扰动的量子干涉仪探头、还有分析复杂信息模式需要的超算资源或者至少是高端GPU集群……妈的,光是几个实验室级别的低温放大器,就能把我这工坊连带里面所有破烂都卖了也换不来!”
他走到水槽边,胡乱洗了把脸,水珠顺着他结实的脖颈流进工装背心:“说白了,咱们现在是在用垃圾堆里淘来的零件,试图破解可能是宇宙终极秘密之一的玩意儿!这就像想用锄头挖穿地球一样,不是不可能,但他妈得挖到猴年马月去?”
顾渊合上了他的笔记本,发出一声轻叹。那笔记本上,最近的几条记录还是几年前微不足道的稿费收入和购买旧书的开销,与他脑海中构想的、宏大的全球考察和精密实验计划相比,寒酸得令人心酸。
“我的情况,你们大概也清楚。”顾渊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沉重的现实感,“几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以前靠积蓄和零星的研究资助,这几年……主要靠这个地下室本身的低租金和一些偶尔的鉴定工作。申请主流科研基金……”他摇了摇头,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他的研究方向,在基金评审专家看来,恐怕与科幻小说无异。
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在三人心头。他们拥有惊世的发现,构建了大胆的假设,组建了互补的团队,甚至初步验证了现象的存在。他们站在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前,手中握着可能开启这扇门的、极其珍贵的钥匙碎片。然而,他们却缺乏推动这扇沉重石门所必须的“燃料”——资金。
没有资金,就无法升级观测设备,无法捕捉信号更精细的结构,无法确认其长期变化模式。
没有资金,就无法建造更安全、更精密的实验装置,无法可控地研究“神话频率”的效应机制,只能在边缘小心翼翼地试探。
没有资金,就无法进行至关重要的全球实地考察,无法用第一手数据将神话传说与物理现实直接勾连,他们的理论将永远缺乏坚实的实证基础。
理想是星辰大海,现实却是柴米油盐。而且,是极其昂贵的“柴米油盐”。
“能不能……试着向一些私人基金会申请资助?”南曦试探性地问道,“或许有一些专注于支持前沿、甚至是非主流科学探索的机构?”
顾渊再次摇头,嘴角泛起一丝苦涩:“我尝试过。大多数所谓的‘前沿科学基金会’,其评审委员会依然由主流学界的权威把持。我们的研究,在他们看来,风险太高,方向太‘玄’,缺乏可预见的‘应用前景’。而少数真正愿意支持高风险探索的私人资助者,往往又带有过于强烈的个人倾向或神秘主义色彩,接受他们的资助,可能会让我们的研究偏离科学的轨道,甚至失去自主权。”
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我们必须考虑到保密性。一旦大规模申请资助,无论成功与否,都意味着我们的研究方向和部分发现可能会进入某些圈子的视野。在我们有足够自保能力或决定性成果之前,这可能是危险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神话物理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神话物理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