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林队的冲锋舟在晨雾里破开浪涛,引擎声惊飞了礁石上的海鸥。林野拄着临时削成的木杖,站在船头,裤腿卷到膝盖,露出缠着绷带的小腿——刚才在直升机上,苏晴硬是拽着医护兵给他重新处理了伤口,药膏混着海水的咸味,在皮肤上灼出一阵细密的疼。
“还有三里地到灯塔。”赵峰站在驾驶座旁,手里举着望远镜,镜片反射着雾中的微光,“雾太大了,雷达扫不到附近有异常,但总觉得不对劲。”
林野没说话,只是望着远处那座在雾里若隐若现的灯塔。塔身是青灰色的砖石,塔顶的灯早已熄灭多年,只剩下锈迹斑斑的铁架斜斜地支棱着,像个垂暮的老人。小时候,爷爷总说这灯塔是“海的眼睛”,无论雾多大,都能照清回家的路。可现在看来,它更像个沉默的守秘者,把七十多年的秘密锁在砖石深处。
“林哥,你确定是第三十七级石阶?”苏晴蹲在他身边,用一块碎布擦拭着爷爷留下的那把黄铜钥匙——钥匙柄上刻着三棵杉树,和林野脖子上挂的吊坠一模一样。刚才在直升机上,他们对着信纸上的地图研究了半天,确认暗格就藏在灯塔正面的石阶下,而这把钥匙,就是打开暗格的关键。
林野点头,指尖摩挲着吊坠:“爷爷教我数石阶的时候,总在第三十七级停下,说‘这级最稳’。当时觉得是老人的怪癖,现在才明白,他是怕我忘了。”
冲锋舟靠岸时,雾稍微散了些。礁石滩上积着厚厚的海苔,踩上去滑得像抹了油。守林队的队员们分散开来警戒,每个人手里都握着削尖的木棍——蛇头的余党说不定就藏在附近,他们没带枪,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防备。
“我跟你上去。”赵峰把一根更长的木棍塞给林野,自己拎着把锈迹斑斑的消防斧,“苏晴带两个人守在下面,一旦有动静就吹哨子。”
灯塔的石阶是用整块青石铺成的,经年累月被海水和海风侵蚀,边缘已经磨得圆润。林野数得很慢,木杖敲击石阶的声音在雾里格外清晰:“一、二、三……”
每数一级,就像踩过一段被遗忘的时光。他想起小时候,爷爷牵着他的手往上爬,石阶上的青苔蹭得他脚心发痒;想起爷爷蹲在第三十七级上,给他讲“海眼”的故事,说灯塔底下压着一条能呼风唤雨的大鱼;想起最后一次来,是爷爷走的前一天,他推着轮椅上的老人,老人枯瘦的手指在石阶上敲了又敲,却什么也没说。
“三十七。”
林野停在那级石阶前。它确实比其他石阶更宽些,边缘还能看到淡淡的凿痕。他蹲下身,用手拂去上面的海泥,露出一块方形的石板,石板中央有个钥匙孔,形状正好和手里的黄铜钥匙吻合。
“就是这了。”林野深吸一口气,将钥匙插了进去。
“咔哒”一声轻响,像七十多年前的某个瞬间被重新唤醒。石板缓缓向上弹起,露出一个黑黢黢的洞口,一股混合着霉味和海水腥气的冷风从里面涌出来,吹得人头皮发麻。
赵峰立刻点燃火把,火光摇曳着照亮洞口里的阶梯,蜿蜒向下,不知通往何处。“这得有多少级?”他往里面探了探,火把的光只能照到前三阶。
“地图上说,下去十二级是个中转站,有通风口,再往下……”林野看着信纸上的标注,“是‘源计划’的初代实验室,用花岗岩砌的,防水防火。”
“那还愣着干嘛?”赵峰把火把递给他,自己拎着消防斧先走了下去,“我开路,你跟紧点,注意脚下。”
阶梯又陡又窄,长满了滑腻的苔藓。林野拄着木杖,一步一顿地往下走,火把的光在岩壁上投下晃动的影子,像有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窥视。走了大约百十米,前方突然开阔起来——果然如信上所说,是个不大的中转站,墙角堆着几个锈烂的铁桶,墙壁上嵌着几个方形的通风口,风从里面灌进来,带着呜呜的声响。
“你看这个。”赵峰指着墙上的一块木板,上面用红漆画着简易的地图,标注着“主实验室”“能源室”“档案室”的位置,旁边还有行小字:“能源室有备用发电机,需用煤油启动。”
林野凑近看,红漆已经褪色,但字迹的笔画和爷爷信上的如出一辙。“是爷爷画的。”他指尖抚过那些歪歪扭扭的箭头,突然注意到地图角落画着个小小的太阳,旁边写着“卯时进,酉时出”。
“卯时进,酉时出……”他默念着,突然反应过来,“这是提醒我们注意时间!实验室可能有潮汐带来的渗水,卯时涨潮前进去,酉时退潮后出来,不然可能被困住!”
“现在是辰时,还来得及。”赵峰看了眼火把的燃烧程度,“先去能源室弄发电机,不然里面黑灯瞎火的,啥也看不见。”
能源室就在中转站隔壁,门是厚重的铁门,上面挂着把大锁。赵峰抡起消防斧,“哐哐”两下就把锁砸开了。里面果然有台老式发电机,旁边堆着几桶密封的煤油,桶身印着“民国三十六年制”的字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无限合成:从游戏舱到真实战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无限合成:从游戏舱到真实战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