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以下朋友对本书的支持与鼓励:
感谢心有不甘的苏娅多次打赏鲜花,让您破费了,鲜花已收到,我会加油码字、努力更新!
感谢喜欢香楠的钟柏春打赏点赞,让您破费了,点赞已收到,让我码字更有动力!
感谢喜欢黑尾蟒的柳云明打赏点赞,让您破费了,点赞已收到,让我码字更有动力!
感谢喜欢黑尾蟒的柳云明打赏鲜花,让您破费了,鲜花已收到,让我码字更有动力!
感谢北京的雁门关外、爱吃鳕鱼面的凌冷、用户、!!、爱吃鱼香豇豆的麦哲伦、用户、圣丹城的椎名日和,感谢你们的“为爱发电”,你们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源泉。
感谢每一位支持我的朋友,因为有你们,我的文字才能继续流淌。谢谢!
这本书曾经因为消失在新书榜上,让作者有些患得患失。
如今又上新书榜了,作者才知道番茄的新书榜有“毒榜”一说。
作者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从昨天起,便开始每天更新三章。尽早码到三十万字,终于脱离了新书榜。
以后每天更新仍在凌晨十二点过五分,尽量保持更新时间不变。
喜欢这本书的朋友,继续为作者催更,加书架,点亮五颗星,写句中肯的好评。
——以下正文阅读——
山杏家男人听到孙长征说出这句话,他悬着的心放下了,因为刚才孙长征自己承认了是他自己打死的黄皮子,要找就找他。
东北“地仙”,黄皮子可是排在第二位的,其行事风格较为直接,不喜欢拐弯抹角,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而且还恩怨分明。
事情既然与自己无关了,他的心思也就没那么多了。
三人吃完饭,看着天也快黑了,山杏家男人招呼大全子砍几根细树干,帮着绑了个爬犁。
绑好爬犁,把五只大小不一的狍子绑在爬犁上,三人都怀揣着心思,一路上没说几句话。
孙长征嘴上虽然硬,但打死一只黄皮子,他现在也后悔了。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信条,他心里能不犯膈应。
大全子是关里人,对东北这些传说也不是不懂,只是他觉得三个人当中,这时候他不该说话,所以就默默地用手扒了一个雪窝子,把黄皮子埋了。
三个人走出树林子,眼前是茫茫白雪的下山大下坡。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在东北的冬天就应该反着说了,因为下山真的是太简单了。
只需要坐在雪地里往下滑,一路能滑到山下。
下了山,就是上坡了,回家要再翻过一座山,山下就是“五间房”小村子了。
爬到山坡上面,天已经黑透了。没有月亮的夜晚,有雪映衬着的树林里,视线非常好。
三人轮流拖着爬犁,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身后总能听到淅淅索索的声音,每个人心里都有些发毛,不时地回头瞅,可后面却是寂静的深林,什么都没发现。
回到村子里,一路上也算是有惊无险。
孙长征拿了一只大狍子和一只小狍子,还有两只野鸡,剩下的猎物就是山杏家男人和大全子的了。
大全子住在他表姐家,他们两人不用分,直接拿回家就行了。
孙长征回到家,家里人看到这次进山打到的猎物竟然是一大一小两只狍子,都高兴坏了。
家里人都已经吃过饭了,给孙长征留的饭在锅里,拿出来吃就行,都是热乎的。
孙长征吃过饭,累了一天,洗洗脚上炕,搂着媳妇就睡着了。
“五间房”小村子还没有通电,到了深夜,整个村子里没有一点光亮,只有白雪映照出的一间间被积雪覆盖的土坯房,发着幽蓝色的光。
在没有月光的深夜里,显得异常阴森。
“呜哇……呜哇……咿嗷……咯……”
一阵哀鸣的唢呐声由远及近,尖锐刺耳的声音刺破了夜的死寂。
西山坡上,白影晃动,白幡在风中猎猎作响。
一行人渐行渐近,打灵幡的人走在最前,吹着凄厉唢呐的乐手紧随其后,身穿白色丧服的人抬着一口棺材缓缓走来。
唢呐声愈发刺耳、凄厉,送丧队伍缓缓走进村里。
“五间房”家家户户相继亮起煤油灯,昏黄的幽光在夜色中明明灭灭。
死一般寂静的山林里,唯有凄厉的唢呐声刺破耳膜,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笼罩着“五间房”——这个不足十户人家的小村落。
孙长征家在村子最深处。
送丧队伍沿着村内小路前行,经过每家每户门前,最后在孙长征家院门前停下。
直到院门“吱呀”自动打开,手举灵幡的人率先走进院子,在屋门前站定。
众人跟随抬棺者步入院内,将棺材稳稳放在院中间。
紧接着,所有人排成一列,面朝孙长征家门窗,齐声发出悲怆尖利的哭丧声。
刺耳的唢呐声始终没有停歇过,唢呐声与哭丧声交织回荡在夜空中,久久不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知青入赘寡妇家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知青入赘寡妇家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