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过后,归叶城的青石板路被洗刷得格外干净,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混合的清新气息。
天光未大亮,“墨氏医馆”的木板门便被准时卸下。
墨尘穿着一袭半旧的青布长衫,神色平和地坐在诊案之后。
他如今是这归叶城中颇有几分名气的“墨先生”,医术称不上起死回生,却也颇有效验,尤其对待寻常的头痛脑热、跌打损伤。
往往几剂价格公道的汤药下去便能缓解大半,加之待人接物从不以医者自居而拿腔作调,故而街坊邻里都愿来此求诊。
“墨先生,您给瞧瞧,我家这娃子昨夜起便有些发热,咳嗽不止……”一位衣着朴素的妇人抱着个约莫三四岁的孩童,面带忧色地坐在案前。
墨尘微微颔首,伸出三指搭在孩童纤细的手腕上,指尖传来滚烫的温度。
他目光沉静,细细体察脉象,又看了看孩子的舌苔,方才温言道:“无甚大碍,应是前日淋了秋雨,偶感风寒,肺气失宣,我开一剂疏风散寒的方子,回去按方煎服,注意莫要再受凉,三两日便可见好。”
他提笔蘸墨,手腕沉稳,一行清隽的小楷落于纸上: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分量斟酌得当。写罢,他将药方递给妇人,又额外包了一小包自制的润喉糖渍梅子,递给那眼巴巴望着他的孩子,轻声道:“吃了药,含一颗这个,嘴里就不苦了。”
妇人千恩万谢地付了诊金,拿着药方去了。墨尘目送其离开,继续为下一位候着的老人诊脉。
他言行举止与寻常坐堂郎中无异,甚至偶尔还会指点一旁帮忙拣药的小童辨识几味药材的性状与功用,譬如“茯苓需选体重坚实者佳”,“薄荷后下,取其清扬之气”,俨然已完全融入这凡俗市井的生活。
临近午时,病患稍稀。
墨尘正欲起身活动一下筋骨,便听得两位等候抓药的老妪在一旁低声闲谈。
“听说了吗?城西‘博古斋’的李掌柜,前几日在乡下收了一件好物事,据说是前朝宫里头流出来的古玉,啧啧,说是触手生温,夜里还能发出蒙蒙青光哩!”
一位穿着褐色布裙的老妪神秘兮兮地说道。
另一人显然被勾起了兴趣:“真有这等奇事?那可得去开开眼!”
“去了也白去,李掌柜把那玉当命根子似的藏着掖着,只给几个相熟的老主顾瞧过一眼,说是非卖品,镇店之宝呢……”
墨尘闻言,眸光微不可察地闪动了一下,面上却依旧波澜不惊。
他并未插话,只是默默将“博古斋”、“前朝古玉”、“触手生温”、“夜泛青光”这几个词记在了心里。
午后,墨尘借口需添置些笔墨纸砚,信步出了医馆,看似随意地向着城西方向行去。
秋日暖阳照在身上,带来几分慵懒之意。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贩夫走卒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行至博古斋附近,他并未直接入内,而是在对面一家卖文房四宝的铺子前驻足,假意挑选着宣纸。
同时,他那经过《黄庭阴阳五气诀》千锤百炼、远超同阶的神识,已如无形的水波般悄然蔓延开去,越过街道,探入了那间看似寻常的古董铺子。
铺内陈设古旧,多是一些仿古的瓷器、铜钱和寻常木雕,灵气匮乏,与凡间绝大多数古董铺子并无二致。
然而,就在铺子最里间的一个紫檀木多宝格上,一方锦盒之内,墨尘的神识清晰地捕捉到了一丝异样——那是一缕极其微弱,但却异常精纯温和的木属性灵气!
这灵气被某种粗糙的手法勉强禁锢在锦盒之内,若非他神识敏锐远超常人,加之身怀太虚八卦瓶这等对灵气感应尤为敏锐的神秘异宝,几乎难以察觉。
神识细细扫过,那所谓“古玉”的形态便在他识海中映现出来——约莫指甲盖大小,被刻意雕琢成了蟠龙环佩的形状,表面还做了一些仿古的沁色处理,试图掩盖其本来面目。
但在墨尘的“眼”中,那层伪装形同虚设,其本质,乃是一小块玉髓芝的碎片!
此物生于灵脉滋养的玉矿深处,对于低阶修士而言,有温养经脉、平心静气的些许功效。
但其自身会自然散发灵气,流落于毫无灵气的凡俗世间,并被凡人所得,实属蹊跷。
墨尘心中了然,不再停留,付钱买了几刀上好的宣纸,便转身离去,仿佛只是一个偶然路过的寻常书生。
路过城中最为热闹的“清源茶馆”时,墨尘脚步略顿,信步走入,在临窗一个僻静角落要了一壶普通的绿茶,自斟自饮,耳中却将茶馆内的嘈杂人声尽数收纳。
邻桌坐着几名穿着皂隶公服的衙役,正喝茶解乏,脸上带着几分不耐与抱怨。
“……真他娘的晦气!近来也不知撞了什么邪,上头一纸文书下来,命我等严查各乡各里上报的‘怪力乱神’之事,什么东村夜半鬼火飘,西岭山魈摄人魂,尽是些乡野愚夫吃饱了撑的胡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凡俗隐仙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凡俗隐仙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