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墨尘以“墨先生”的身份在这归叶城城西僻静巷弄里,竟已悄然度过了近两年春秋。
这两年里,他如同滴水穿石,彻底融入了这座凡俗城镇的肌理。
“墨氏医馆”的牌子依旧朴素,但“墨先生”这个称呼,在附近几条街巷的百姓口中,已代表着医术可靠、待人诚恳、收费公道。
他依旧清贫,靠着行医和偶尔替人书写书信、春联换取微薄收入,维持着简单却安稳的生活,与这城中成千上万为生计奔波的凡人并无二致。
他不再像初时那般刻意去搜寻可能蕴含灵气的物品,但长期的行医生涯,与形形色色的病患、药农、货郎乃至行商打交道。
让他对城中各类物资的流通、价格起伏,甚至某些不起眼的“古怪”旧物或特殊药材的来历传闻,都有了更细致深入的了解。
这种看似杂乱的信息积累,如同蜘蛛编织的网,虽不显眼,却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捕捉到意想不到的线索。
这一年初夏,归叶城依赖的几口公共水井中,位于城西的那口老井,水质毫无征兆地变得浑浊,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涩口感,煮出的茶汤都失了味道。
此事虽不算大,却直接关系到附近数百户居民的日常饮用,一时间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有说是“地龙翻身”的前兆,有说是挖井时触怒了地底神灵,各种猜测让原本平静的城西区蒙上了一层不安的阴影。
柳明远虽是一介教书先生,却素来关心民生,闻讯后便前去查看。
他绕着井口观察良久,又向附近老人询问过往,却终究找不出缘由,只能看着浑浊的井水和忧心忡忡的居民,眉宇间染上忧色。
墨尘得知后,也随柳明远一同来到井边。
他并未动用神识直接穿透地层去探查,那太过显眼,且容易留下痕迹。
他只是如同一个寻常郎中般,仔细观察井壁、井沿,甚至掬起一捧水,仔细嗅了嗅,尝了尝那涩口的味道。
与此同时,他悄然运转《黄庭阴阳五气诀》,并非主动释放感知,而是将自身对水汽流动、地脉能量那异于常人的天然敏锐度提升到极致。
渐渐地,他捕捉到一丝微弱的异样——井水并非被外物污染,其本身的水源并未变质,问题出在地下。
近期雨水丰沛,导致一条极其微小的地下暗流发生了不易察觉的改道,水流冲激到了井壁深处某片富含某种特殊矿物质的岩层,将细小的矿物颗粒带入水中,才导致了水质的暂时变化。
心中明了缘由,墨尘并未直接道出这近乎“未卜先知”的结论。
他转向柳明远和聚集过来的几位街坊代表。
以“墨先生”的身份,结合一些浅显易懂的地理常识以及医理中关于某些矿物会影响水味的记载,用一种沉稳而笃定的语气解释道。
“诸位不必过于惊慌,此井水并非沾染污秽,亦非鬼神之咎,依在下浅见,应是近来雨水充沛,地下水流略有变动,冲带了井壁深处的些许石粉入水,才导致水质暂时浑浊涩口。”
“此等石粉无毒,只是影响口感,可暂且改用其他水井,待这阵雨季过去,地下水流稳定,此井水质自会慢慢澄清。”
他言之凿凿,解释合乎情理,语气中自有一股令人信服的平静力量。
加之他平日积累的信誉,聚集的居民们虽然将信将疑,但恐慌的情绪确实被安抚了下去。
柳明远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也出言支持墨尘的判断,建议大家暂且照做。
果然,月余之后,雨季渐歇,那口老井的水质真的如墨尘所言,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清澈甘甜。
此事过后,“墨先生”不仅医术,连见识也备受称道,在普通民众中的声望更高了一层。
柳明远与他之间的关系也愈发深厚,时常感慨:“墨先生虽年轻,见识气度却非常人可比。”
协助解决这井水风波,对墨尘而言只是举手之劳,甚至未曾动用半分修真手段。
但此事却让他再次体会到,以自身能力,护佑一方凡人安宁,化解其恐慌,所带来的那种踏实而平和的感受。
这种“行善积德”并非刻意追求,而是源于本心与能力范围内的自然举动,与道门所言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隐隐相合。
或许,正是这种愈发通透、与凡尘紧密相连却又保持着一份超然洞察、不沉溺其中得失的心境,如同最好的药引,催化了他体内长期温养的力量。
在这一日夜间例行的打坐中,他运转《太虚炼形术》,只觉经脉中原本还有些滞涩的灵力忽然变得活泼顺畅起来,如同冰封的溪流在春日暖阳下彻底化开,奔流不息。
原本只是稳固不再恶化的筑基中期境界,在这一刻水到渠成般彻底恢复!
灵力在经脉中欢快地流淌,比受伤前似乎更显精纯凝练了一分,原本布满裂纹的经脉壁在长期的温和滋养下,也变得更为坚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凡俗隐仙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凡俗隐仙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