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霭未散,山风带着湿冷的露气。
墨尘站在城隍庙斑驳的门槛外,对着殿内阴影中那个佝偻的身影,深深一揖。
“陈老先生,承蒙一年多的收留照拂,墨尘感激不尽。今日……特来辞行。”
殿内沉默了片刻。
陈庙祝抱着胳膊,慢吞吞地从阴影里踱出来,干瘦的脸在晨光下沟壑纵横。
他那双浑浊却异常清亮的眼睛,在墨尘身上停留了一会儿。
眼前的青年,与一年前那个拖着伤腿、满身狼狈的流民判若两人。
身姿挺拔如松,气息沉凝似渊,虽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褐,眉宇间却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沉静与锐利,仿佛一柄收入鞘中的古剑。
“腿脚利索了?”陈老头的声音依旧干涩平板,听不出情绪。
“托老先生的福,早已无碍。”墨尘答得恭敬。
“嗯。”陈老头从鼻腔里哼出一个音节,目光扫过墨尘背后那个不大的、捆扎得整整齐齐的行囊,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物和庙里最后一点粗粮。
“这荒山野岭的,路不好走。自己……当心。”
“多谢老先生挂怀。”墨尘再次躬身。他知道,这已是这位沉默寡言的老庙祝能给出的最大善意。
没有多余的寒暄,墨尘转身,迈出城隍庙那高高的门槛。
熹微的晨光落在他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淡金。
他没有回头,步伐沉稳,朝着苍山更深、更人迹罕至的腹地走去。
身后,古老庙宇的青灰砖墙在晨霭中渐渐模糊,最终隐没于莽莽林海。
……
七日后,墨尘站在一处绝壁半腰突出的巨大岩石平台上。
平台深藏于险峻峰峦之中,下方是深不见底的幽谷,云雾缭绕,唯有呼啸的山风穿行其间。
平台后方,一个仅容一人弯腰进入的天然石洞向内延伸数丈,洞内干燥通风,石壁光滑,竟是一处绝佳的天然避所。
“便是此处了。”墨尘放下行囊,长长舒了口气。此地远离人烟,地势险要,便是最老练的猎户也难以攀爬至此。
他终于可以卸下所有伪装与警惕,全身心投入到那颠覆他认知的“修仙”世界中去。
他迫不及待地取出那个灰扑扑的储物袋。
这一次,无需刻意引导,丹田中那股温热的暖流——现在他知道这叫做“灵力”——便自然而然地分出一丝,注入袋口那扭曲的暗红符文。
袋口无声滑开。
墨尘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东西一一取出,如同信徒捧出圣物:《引气诀》、《望气术》、《敛息术》、《五行基础术法纲要》、《炼器初解》、《丹道拾遗》、《东胜神洲仙踪拾遗录》、百川令、还有那封关乎未来的升仙大会信函。
最后,他珍重地捧出那个莹白温润、铭刻着八卦纹路的太虚八卦瓶(墨尘根据葛洪最后喊出的名字命名),将它轻轻放在洞内一块相对平整的石台上。
接下来的日子,墨尘的生活被彻底重塑。劈柴挑水的辛劳,城隍庙的烟火喧嚣,尽数被眼前这方寸典籍所取代。
他如饥似渴地扑向《东胜神洲仙踪拾遗录》。
这本游记纪要如同为他推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书中描绘的浩瀚山河、奇珍异兽、洞天福地、宗门世家……一个比凡俗王朝辽阔百倍、精彩万分的世界画卷徐徐展开。
他知道了自己所在的这片大陆名为东胜神洲,知道了修士的境界划分从炼气始,经筑基、结丹……直至那虚无缥缈的仙道尽头。
他知道了灵石是修士间的货币,知道了法宝、符箓、丹药的神妙,更知道了“灵根”乃修仙之本,而自己,似乎拥有着书中都语焉不详的绝佳资质。
震撼之后,是如履薄冰的谨慎。
他深知,自己不过是个刚刚摸到门槛的炼气期小修士,在真正的修仙界,渺小如尘埃。
书中那些动辄移山填海、寿元千载的大能,那些凶险诡谲的秘境绝地,无不在提醒他仙路的残酷与自身的孱弱。
他放下游记,拿起《引气诀》。
这一次,不再是懵懂地“疗伤”,而是带着明确认知的修炼。
法诀运转,灵力在早已熟悉的经脉路径中奔流不息,效率比之前快了何止一筹!炼气一层、二层……水到渠成。
每一次灵力增长带来的变化都让他惊奇不已。
目力所及,数十丈外岩缝中一只小虫的触须颤动清晰可见;耳中捕捉到山风掠过不同形状叶片发出的细微差别声响;甚至能隐约“感觉”到身周数丈内气流、温度最细微的扰动——这大概就是书中提及的“神识”雏形?
他尝试着运转《敛息术》,周身那因灵力运转而自然散发的微弱气息,如同被一层无形的薄纱笼罩,迅速内敛、沉寂下去,整个人仿佛与身下的岩石融为一体。
这隐匿行藏的法门,让他心中稍安。
《五行基础术法纲要》则打开了一扇操控天地之力的窗口。
他最先尝试的是“御物术”。意念集中,灵力缓缓探出,包裹住不远处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凡俗隐仙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凡俗隐仙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