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是突破!他可是杀了一位教尊!‘净世教’的教尊!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我们终于有人能正面抗衡那些魔头了!”
“天佑正道!这是希望!是我们反抗‘净世教’暴政的希望之火啊!”
市井巷陌,田间地头,无数饱受“净世教”肆虐之苦、或对其暴行敢怒不敢言的平民百姓,第一次听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希望的名字。陈骏的形象,在口耳相传中被迅速神化,他成了力挽狂澜的英雄,是黑暗世道中刺破乌云的光芒。
这股风潮迅速席卷了江湖武林。那些原本在“净世教”高压下苟延残喘、或被迫屈服的中小门派、江湖帮会、独行侠客,如同在漫漫长夜中看到了启明星。压抑已久的血性与怒火被点燃!虽然大规模起义尚未爆发,但小规模的抵抗行动骤然增多:袭击落单的“净世教”巡逻队、切断其物资补给线、暗中传递情报、庇护受迫害者……陈骏的名字,成为了一面无形的旗帜,一种精神的象征,给予了所有反抗者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彼可取而代之”的信心。以往谈及“净世教”色变的江湖,开始流传起“陈少侠能做到,吾辈亦当效仿,虽死犹荣”的豪言壮语。
正道各大宗门的态度,发生了微妙而显着的战略性转变。此前,面对“净世教”的诡异强大与咄咄逼人,许多门派倾向于封山自保,或态度暧昧,相互猜忌,联合抗敌的呼声虽高却难成实效。陈骏逆斩教尊的事迹,如同一剂强心针,狠狠刺入了沉寂已久的正道之心。嵩山少林寺内,玄诚子一行人带去的“坠星崖”血证本就引起轩然大波,此事传来,更是让寺中一些原本主张“静观其变”、“佛法慈悲,不涉杀伐”的高僧改变了看法。证道方丈于菩提树下静坐三日,出关后,召集各院首座,首次明确表态:“魔焰滔天,荼毒苍生,佛门净地,亦难独善。护法卫道,乃我佛弟子之本分。” 随即,少林宣布派遣“罗汉堂”精锐武僧下山,巡护中原要道,震慑邪祟,并开始主动联络各地禅宗寺院,共商对策。几乎同时,武当山真武大殿钟鸣九响,掌教真人出关,传谕门下弟子“斩妖除魔,匡扶正义”;青城、峨眉、昆仑等道门名山也纷纷传出加强联讯、派遣杰出弟子下山历练(实为探查与支援)的消息。一种联合对抗的强大共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凝聚。
甚至一直态度暧昧、试图平衡各方势力的朝廷方面,也出现了明显的转向。数位素以刚正不阿着称的御史大夫联名上奏,痛陈“净世教”聚众为祸、侵蚀地方、动摇社稷之根本,奏章中虽未直接提及陈骏之名,但“闻有江湖义士,奋不顾身,力抗邪魔,偶建奇功,其志可嘉,其行可勉”之语,释放出明确的信号。各地官府对“净世教”各处分坛的监控悄然加强,一些原本畅通无阻的“特殊物资”运输开始受到各种“合乎律法”的严格盘查与拖延,暗中给予抵抗势力的便利也有所增加。
当然,震动与冲击最为剧烈的,无疑是“净世教”内部。一位地煞教尊的陨落,绝非损失一位顶尖战力那么简单。这更像是一个神话的破灭,是对“净世教”不可战胜光环的致命打击,动摇了部分底层教众的狂热信念,甚至引发了高层之间短暂的猜忌与指责。教主震怒之下,连下三道法旨,誓要将陈骏碎尸万段,其赏格之高,足以令任何势力心动。但与此同时,教内对陈骏的重视程度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行动策略变得更加谨慎、诡秘甚至不择手段。他们开始重新评估陈骏的实力、潜力以及其身上那“钥匙”的真正威胁,整个组织的战略重心也因此被迫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陈骏,这个原本只是需要清除的“钥匙”携带者,如今已真正成长为足以撼动他们根基的心腹大患!
而此刻,这场席卷天下风暴的中心,那位被无数人传颂、敬畏、期盼、诅咒的年轻身影——陈骏,正身处“寂灭沼泽”最深处,那片连“净世教”巨头都暂时不敢轻易深入的绝对禁地。他对外界因他而掀起的滔天巨浪一无所知。他正面临着新的、更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一边凭借新突破的“融天境”修为与怀中玉璧的温养,艰难地疗愈着与幽泉教尊一战留下的、触及本源的沉重创伤,一边循着那自玉璧与密钥印记传来的、愈发清晰强烈的神秘呼唤,探索着这片上古禁地可能隐藏的、关乎整个世界命运的终极秘密。
他的声望,已如日中天,达到了个人生涯的顶点,成为了天下反抗力量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与希望象征。
喜欢对弈世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对弈世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