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复一日,陈骏如同一位将苦行僧的坚韧与密码学家的精密融于一体的探索者,枯坐于那座面朝无尽沧海的孤绝悬崖之巅。他的肉身仿佛化作岩石,与身下的巨岩融为一体,唯有胸膛微弱的起伏证明着生命的延续。海风不知疲倦地在他身边呼啸盘旋,卷起细碎的水沫,潮汐遵循着亘古不变的节奏涨落轰鸣,但这些宏大的自然之声,却丝毫无法穿透他沉浸于微观规则世界的绝对专注。他的全部心神,都已投入那枚来自上古 Aetherius文明的玉璧之中,与那些由冰冷几何符号和抽象逻辑关系构成的、描述世界底层运行机制的“规则之海”进行着凶险而孤独的交流。
进展缓慢得令人窒息,如同用最纤细的金刚钻头在原子层面雕琢晶体结构,每辨识出一个字符的潜在含义,每解析出一段短句的内在逻辑,都伴随着海量的心神算力消耗和认知边界被冲击的风险。然而,在这种极致的、近乎自虐的专注与成千上万次推演碰撞中,陈骏对玉璧中所记载的、关于宇宙“规则”(Lex)本质的认知,正在发生一种潜移默化、由无数细微量变逐渐积累而成的深刻质变。他不再满足于仅仅理解那些描述“法则冲突”(Conflictus Legum)和“天道残缺”(Ordo Naturalis Mutilatus)的宏大叙事框架。
他的“弈”意,在这种高强度的、持续不断的淬炼与压迫下,仿佛被锻造得愈发精纯、敏锐,甚至开始孕育出一种超越单纯能量“感知”的、更加玄妙的能力——一种对能量流动背后更深层“规则脉络”运行的“微观洞察力”(Perspicuitas Microscopica)与“动态因果推演力”(Deductio Dynamica)。他开始尝试一种颠覆性的解读方式:不再将玉璧上的字符序列视为静态的、描述性的“历史文本”或“知识记载”,而是将其当作一种特殊的、高度抽象的“规则运行脚本”(Scriptum Legis)或“宇宙底层代码”(Codex Fundamentalis Universi)来理解和进行动态模拟。他要做的,不是阅读历史,而是尝试逆向工程出这套“代码”的语法和运行逻辑。
这一认知层面的根本转变,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点燃了一支火把,照亮了一条前所未见的路径,并最终引向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
那是在一次持续了整整六个时辰、心神几乎完全融入玉璧字符序列的深度冥想中。陈骏的意念正跟随着一段异常复杂、充满了嵌套条件与非线性变量的字符组合进行推演。这段序列似乎在描述不同性质、不同层级的法则能量,在某种极其特殊的时空边界条件下,如何相互“渗透”(Osmosis)、产生“量子干涉”(Interferentia Quantica),并最终引发规则层面的“非线性扰动”(Perturbatio Non-Linearis)和“概率云塌缩”(Collapsus Nubis Probabilitatis)。这过程精妙而脆弱,如同在刀尖上维持宇宙尺度的平衡。就在他全神贯注,试图在识海中构建这个复杂到令人头晕目眩的相互作用模型时,他那高度敏锐的“弈”意,如同一个拥有自主意识的、最精密的超维探针,在扫描宏观能量流与微观规则脉络的映射关系时,无意间“触碰”并锁定了一个点——一个存在于当前周围天地元气(受此界残缺天道规则约束)运行脉络中的、极其隐晦、几乎无法被常规感知捕捉的“不协调点”(Punctum Inconcinnum)。
这个“点”并非能量意义上的真空或淤塞,更像是一处存在于规则层面的、细微到极致的“褶皱”(Plica)、 “逻辑断点”(Interruptus Logica)或者说“接口错误”(Error Interfacei)。在此处,构成此界天道基础框架的、那些代表着“有序”(Ordo)、“生机”(Vita)、“演化”(Evolutio)的本土法则线条(可视作承载世界运行的光纤网络),与那场远古浩劫后残留的、代表着“寂灭”(Interitus)、“惰性”(Inertia)的异种法则碎片(如同强行接入网络的、信号制式完全不同的异质光纤),它们之间那本该绝对隔绝、相互排斥的“规则屏障”(Obex Legis),出现了一个微不足道、转瞬即逝的“薄弱处”(Locus Debilis)或“逻辑裂隙”(Rima Logica)。这个裂隙并非稳定存在,而是随着天地元气本身固有的潮汐性波动、遥远星辰引力场的细微变化、乃至更深层规则网络背景辐射的量子涨落,以一种极其复杂、难以精确预测的周期,短暂地打开一个或许仅存续“一刹那”(Ksana)甚至更短时间尺度的“时间窗口”(Fenestra Temporis)。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对弈世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对弈世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