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变化发生了。当他刻意让自身真气的内在韵律与外界那股雨后初霁、万物更新的生机之“势”达到某种玄妙的同步时,指尖那缕高度凝聚的真气竟仿佛与周围天地产生了无形的共鸣,微微震颤起来,发出一种低不可闻、却直透灵魂深处的嗡鸣。周围的空气似乎也随之产生了一丝极其细微的、肉眼难辨的涟漪状扭曲。可以预见,这一击若发出,其瞬间的绝对破坏力或许不会暴增,但其发动的隐蔽性、与环境的契合度、以及引动周遭天地能量共鸣加成的效果,必将远超从前那种纯粹依靠自身力量的模式!这便是“借势”!借天地自然之势,润物无声,却威力倍增。
思绪再转,他回想起之前与绾绾的诡异周旋、与黑煞门人的生死搏杀。若当时能有此等“察势”之能……他在脑海中模拟与一名假想敌对峙,不再仅仅计算对方招式的破绽、内力的深浅,而是尝试去“感知”其气息流转的节奏是平稳还是紊乱,情绪的波动是焦躁还是冷静,甚至其招式背后蕴含的“意图”之势是猛攻、是防守、是试探还是诡变。若能提前感知到对方“势”的强弱转换、意图变化、乃至心神缝隙,那么预判其行动、寻找其心防漏洞、乃至引导其情绪出错、不战而屈人之兵,都将成为可能!这便是“察势”在与人交锋中的运用,洞察对手心神之势,料敌机先,掌控主动。
甚至,在某些更为复杂的情境下,或许还能尝试更高层次的“导势”。这并非狂妄到要去强行扭转天地大势或众生心念,那非人力可为。而是在大势的洪流中,敏锐地捕捉到那些关键的“节点”或“缝隙”,如同精于水性的舟子,在河流的拐弯处或暗流涌动处,巧妙地施加一个微小的、恰到好处的“力”——或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姿态,一种氛围的营造——便能如同杠杆一般,巧妙地引导局部“势”的流向,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生偏转。这需要对“势”的深刻理解、精准的时机把握和超然的智慧,目前对陈骏而言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构想和遥远的境界,但无疑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层次“弈”道的大门。
接下来的几日,陈骏依旧留在少林寺这片净土,但他修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不再将自己封闭起来苦思冥想或打坐练气,而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实践和巩固这全新的“意境”。
清晨,当第一缕曙光刺破云层,他便踏着露水,漫步于雾气氤氲、鸟鸣清脆的山林之间,敞开身心,感受那晨曦初露、万物复苏时蕴含的磅礴“生机之势”,让自身的真气与呼吸与之同步,汲取那份纯净的生命能量。
午后,烈日当空,他择一处开阔石台静坐,不运功抵抗,而是细细体会阳光炽烈、阳气鼎盛时的“炎阳之势”,感受那份光明正大、驱散阴霾的力量,磨练意志,纯化真气。
深夜,万籁俱寂,月华如水,他独自立于僻静山崖,感知那清冷孤寂、却又蕴含无限可能与太阴精华的“太阴之势”,使心境沉静如深渊,映照万物。
他更多地观察寺中形形色色的人群。他看到知客僧接待四方香客时,那平和从容、不卑不亢的态度,如何自然形成一种令人如沐春风、心生信赖的“亲和之势”;看到武僧集体演练阵法时,那整齐划一、气脉相连、动静结合所凝聚成的、足以撼人心魄的“威严之势”;他也敏锐地察觉到某些香客因心事重重而散发出的“焦虑之势”,或因愿望得偿而自然流露的“喜悦之势”。他尝试以自己的“弈”意去细微地感知、分辨这些“人气之势”的流动、交织与变化,体味人心向背那无形却巨大的力量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环境的氛围乃至事件的走向。
在这种持续的、开放性的感知与体悟中,他的“弈”意变得愈发灵动、圆融、深邃。虽然这新生的能力尚处于萌芽阶段,感知范围有限,精度有待提高,尤其是对复杂多变、深藏不露的人心之势的把握更是艰难,需要长期的阅历与洞察力支撑,但那种跳出棋盘、俯瞰全局、把握万物脉络的新视野,已让他真正脱胎换骨,踏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至此,他的“弈”之意境,终于冲破了长久以来的瓶颈,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层次——意境小成。此境界的“弈”,其核心已从“计算”升华为“察势”与“借势”。它不再仅仅是谋略和推演的工具,更是一种对天地、环境、人心无形“大势”进行感知、洞察、并初步尝试引导的智慧。这是一种质的飞跃,是从“技”近于“艺”,再到由“艺”入“道”的关键一步。
又过了两日,嵩山秋色愈浓,天高云淡。陈骏自觉此番少林静修收获已极丰,心境已然通透,意境得以突破,是时候告别这片给予他无上机缘的佛门净土,重新踏入那纷繁复杂、却也充满无限可能的江湖了。他向一直关照他的慧明禅师辞行,禅师手持念珠,面露温和微笑,并未多言,只赠他一句:“红尘万丈,亦是道场。善自珍重,莫失本心。” 陈骏深深一揖,铭记于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对弈世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对弈世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