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前,有知客僧值守。那是一位约莫三十出头的僧人,面容平和,目光澄澈温和,身着洗得发白的灰色僧衣,见到独自前来、衣衫略显破旧却气度不凡的陈骏,并未因他看似寻常而怠慢,双手合十,微微躬身,声音平和地道:“阿弥陀佛。施主远来辛苦,不知是敬香礼佛,还是寻访故旧?”
陈骏整了整衣衫,恭敬还了一礼,沉声道:“在下陈骏,乃一游学四方之士,近日心中有些困惑难解,修行亦遇瓶颈,久闻宝刹乃禅宗祖庭,佛法无边,特来拜谒,欲求禅师慈悲开示,指点迷津。望能允准挂单暂住,聆听佛法,静修数日。”
知客僧仔细打量了陈骏片刻,见他虽面带风霜,眼神却清正明亮,气息沉凝内敛,步履沉稳,并非奸邪浮躁之辈,便点了点头,语气温和:“原来如此。我佛门广大,慈悲为怀,有缘之人皆可来此寻求解脱。山门常开,接引有缘。施主请随我来,寺内设有云水堂,专为接待四方居士挂单。”
陈骏道谢后,便跟随知客僧,踏上了那条漫长的石阶。石阶两旁,古松苍劲,翠柏森森,时有鸟雀归巢的鸣叫声清脆悦耳。每向上一步,仿佛离山下的尘世喧嚣便远了一分,心中的躁动与焦虑也奇异地随之平复一丝。山中空气清新,带着草木与香火的特殊气息,令人心神宁静。
步入寺内,更是瞬间被一种千年古刹特有的、厚重而祥和的氛围所笼罩。殿宇巍峨壮观,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虽历经风雨,略显斑驳,却更显古朴庄严。巨大的佛像宝相庄严,低眉垂目,慈悲安详,令人心生敬畏。庭院中古树参天,虬枝盘曲,树下石碑刻满岁月痕迹。往来僧侣步履从容安详,或低声诵经,或默默洒扫,或静坐参禅,整个寺院笼罩在一种和谐、宁静、充满秩序却又生机勃勃的独特气场之中,与外界的纷扰险恶判若两个世界。
陈骏被妥善安置在云水堂一间简洁却干净异常的客房中。屋内一床一桌一凳,陈设简单,窗外可见一角庭院,竹影摇曳。用过寺中提供的清淡可口的斋饭后,他并未急于求见高僧,而是先在寺中缓缓漫步,用心感受着这里的每一寸气息。他看见大雄宝殿中,僧众正在进行晚课,梵唱声声,悠远绵长,充满了慈悲与智慧的力量,仿佛能净化一切烦恼;看见练武场上,武僧们演练拳脚棍棒,动作刚猛凌厉,虎虎生风,却又隐含禅机,动静结合,并非一味追求杀伤,而是在武中参禅;看见年长的僧人在藏经阁前静静地清扫落叶,动作缓慢而专注,心无旁骛,仿佛每一扫帚都在清扫内心的尘垢。
这一切,都与外界江湖的血雨腥风、慕容家的森严法度、魔道的恣意狂放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这里追求的,是内心的平和、智慧的开启、烦恼的止息与生命的究竟解脱。陈骏的“弈”意在此地,似乎也变得格外敏锐与通透,不再仅仅用于计算得失胜负,而是如同被清泉洗涤过的明镜,能更清晰地映照出自身心绪的每一丝细微波动,以及那波动之下,更深层的困惑、渴望与执着。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寺中晨钟响起,唤醒沉睡的山林。陈骏通过知客僧的引荐,在后方一处幽静的禅院里,拜见了寺中一位德高望重、以智慧通达、善于为众生解惑而闻名的慧明禅师。禅院清幽,古柏掩映,禅房内檀香袅袅。慧明禅师年在六旬开外,面容清癯,皱纹如刀刻,记录着岁月的智慧,目光温润而深邃,仿佛能洞悉人心一切隐秘,却毫无压迫感,只有无尽的慈悲、平和与包容。他手持一串油光润泽的念珠,静静地坐在蒲团上,如同与整个禅院的气息融为一体。
陈骏恭敬地行礼拜见后,在禅师下首的蒲团上坐下,斟酌着语句,并未直接拿出《大衍残局》棋谱(那太过惊世骇俗,且恐牵扯慕容家),而是将自己近来修行中遇到的心境困惑,以较为含蓄的方式道出:“晚辈陈骏,近日修行,常感心神难以真正静定,似有妄念纷飞,如风中絮,于关键处难以突破,徒耗心力。尤其……尤其遇到一些看似截然对立、难以调和之人事,心中常感矛盾胶着,难以把握其中平衡取舍之道,如陷迷雾,不知东西。恳请禅师慈悲开示,以解愚蒙。”
慧明禅师静静聆听,手指缓缓拨动念珠,目光平和地注视着陈骏,仿佛已看透他内心的波澜。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甘露洒心:“阿弥陀佛。施主所感之困扰,看似外缘所引,实乃内心‘执着’之显现。心之所以不静,非因外物纷扰,实因内心有‘执’。执着于胜负之相,执着于善恶之判,执着于人我之别,执着于得失之心。” 他语气平和,却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核心。
“执着于善恶之判…人我之别?”陈骏身心微震,若有所思,这正是他面对绾绾时最大的心结。
“正是如此。”慧明禅师微微颔首,目光愈发深邃,“世间万法,缘起性空,本无绝对。刚与柔,正与奇,动与静,乃至施主所言善恶、人我,并非截然对立,犹如手掌,有正面有反面,看似不同,实为一休。执着于分别,立此斥彼,便如盲人摸象,各执一端,心生是非烦恼,不得自在。我禅宗讲求‘不二法门’,便是要超越这些相对的概念束缚,直见诸法实相,彻见本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对弈世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对弈世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