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深入交谈,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清音在年轻弟子中颇有影响力,他对陈骏的认可与推崇,无形中为陈骏的“人设”增添了厚重的砝码。此后,陈骏在观中的生活,不再是单纯的个人修炼。越来越多的年轻弟子,因各种缘由,主动与他接触。
有的弟子,在演武场见陈骏以那种极慢的速度、专注于发力根源的方式反复锤炼一些看似简单却韵味独特的身法步法,心生好奇,大着胆子上前请教。陈骏并不藏私,他会避开自身招式的血腥来历,而是从最普通的行走坐卧、重心转移、呼吸配合谈起,分享如何更高效地调动身体力量、如何在移动中保持平衡与瞬间爆发、如何通过细微的肌肉控制实现更敏捷的变向。他的讲解,没有高深术语,全是通俗易懂的身体感受和实用技巧,往往让请教者感觉“原来如此”、“还能这样”,收获颇丰。
有的弟子,在藏经阁遇到陈骏,会就某卷道经中一句玄奥的箴言、或某幅复杂的经络图谱中的气血流向,与他探讨。陈骏虽非道学专家,但他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特的“解构”视角,常能跳出传统注疏的框架,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读,虽未必是标准答案,却极大地启发了思考,促进了交流。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年轻气盛者难免争强好胜。陈骏“善于解惑”的名声传开,自然也引起了一些心高气傲、以扞卫道门正统为己任的弟子的注意,其中尤以修炼“震山掌”已有小成、性子刚直甚至有些鲁莽的清岳为甚。
这日傍晚,夕阳将演武场染成一片金黄,大部分弟子已散去用斋。陈骏仍在一角,沉浸在对一式融合了“听劲”与“化劲”理念的擒拿变招的细微体悟中,指尖气流涌动,感受着劲力吞吐的微妙变化。清岳大步流星地走来,他身材魁梧,面容刚毅,声音洪亮:“陈居士!”
陈骏收势,平静望去。
清岳抱拳,目光灼灼,带着毫不掩饰的考较意味:“听闻居士眼力超群,能洞悉修炼关窍。清岳近日修习掌法,自觉功力渐进,然每当发力至巅峰,胸中总感一丝滞涩,气息难以圆转如意,仿佛差了一层窗户纸未能捅破,不知居士可能看出端倪?” 他身边还跟着几名与他交好的弟子,显然是有备而来,要试试这位客卿的成色。
陈骏心知这是挑战,亦是立威或融入的契机。他神色不变,微笑道:“清岳师兄修为深厚,晚辈钦佩。‘指点’不敢当,互相切磋罢了。若师兄方便,可否将觉有滞涩的那式,用七分力演示一遍?”
清岳也不客气,低喝一声,沉腰坐马,气沉丹田,旋即一掌推出!掌风凌厉,势大力沉,显示出极其扎实的根基。但在掌力将发未发至顶点的刹那,陈骏超常的感知捕捉到,他肩胛骨与背部大肌群有微不可察的过度紧绷,与此相对,腰胯的拧转发力似乎早了半分,未能与上肢发力形成完美的波浪式传导,导致力量在胸背交界处产生了一丝轻微的“断档”感,这正是那滞涩的根源。
陈骏略一沉吟,道:“师兄掌力刚猛无俦,足见平日用功之勤。冒昧揣测,师兄发力时,是否意念过于追求‘一击必杀’之效,肩背有意先蓄力如张满的强弓,再猛然爆发?”
清岳一怔,眼中闪过讶色,点头道:“正是!震山掌讲究崩撼之力,自当蓄力于背,爆发于掌!”
“原理不错,然则过犹不及。”陈骏缓步上前,并未摆出任何招式,只是随意站立,引导道:“师兄请看,若我推这石栏(指向旁边石栏),是仅用手臂之力省力,还是用全身之力省力?”
清岳不明所以:“自是全身之力。”
“然也。”陈骏点头,“发力如推重物,讲究节节贯通,顺势而为。师兄可再细想,是绷紧肩背、如拉硬弓般费力,还是松沉肩背、以腰胯为轴、如磨盘转动般将全身重量与地面反力送出去省力且持久?”
清岳若有所思。
陈骏继续道:“师兄的滞涩,或许正源于肩背蓄力时那一‘紧’。这一紧,看似增加了爆发力,实则如同在力量传导的河流中筑起了一道微坝,使水流(力量)在胸背处遇阻,虽最终冲垮水坝(发出掌力),但已损耗了部分动能(气息滞涩),且自身堤坝(肩背经脉)亦受反震。不若尝试,意念引导力量自足底涌泉而起,如地气升腾,经膝、过胯、达于腰脊,腰如轴转,自然催动肩、肘、腕,节节推送。至发力顶点时,肩背反而需存一分‘空松’之意,如江河入海,奔流到海不复回,毫无挂碍。呼吸与之同步,吐气悠长,力尽而意不绝,气不绝。师兄不妨用五成力试试,莫求威力,但求体会这力量自下而上、毫无阻滞的‘通畅’之感。”
清岳将信将疑,依言收敛力道,意念下沉,专注于力量的节节传递和腰胯的引领,刻意放松肩背,追求那种“空松”发力。一掌推出,声势虽不如前,却异常流畅圆转,收掌之后,胸口那丝熟悉的滞涩感竟荡然无存!他愣在原地,反复体会数次,脸上渐渐露出狂喜与豁然开朗之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对弈世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对弈世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