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骏心中一凛。他如今对气机感应敏锐远超常人,一眼便看出这清岚小道士练功出了大岔子。这是典型的急于求成、意念过重、强行催谷内力,导致呼吸与发力节奏严重失调,内息失控,已到了走火入魔的边缘。若再强行练习下去,轻则经脉受损,吐血重伤,需卧床休养数月;重则真气逆乱,伤及心脉,甚至可能武功全废,留下终身隐患。
此时,负责督导晨练的一位面容严肃的中年道士明石,正在场地另一端指导另外几名弟子练习一套合击阵法,背对着这个方向,并未察觉到此地的异常。其他弟子也各自专注练习,无人注意到清岚的险境。
陈骏心中瞬间闪过几个念头。出手,还是不出手?自己一个客卿,身份敏感,贸然指点观中弟子,极易引人侧目,甚至可能被误解为炫耀、越权,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况且,道门武学博大精深,自已虽有所悟,但毕竟未得真传,指点是否得当?若言语不当,反而可能加重其伤势。
但眼看清岚脸色愈发苍白,呼吸愈发急促,身体摇晃加剧,下一掌推出时,恐怕就是气息彻底崩溃之时!那稚嫩脸上流露出的痛苦与执着,让陈骏想起了自已初练《养气心得》时无人指点、独自摸索的艰难。一丝不忍与当年“酒痴”看似随意却至关重要的点拨之恩涌上心头。玄尘道长允他客卿之位,亦有让他与观中有所交流之意。况且,见危不救,有违他本性。
电光石火间,陈骏已做出决断。他深吸一口气,瞬间将自身气息调整至一种极致的沉静与平和状态,步伐轻捷如猫,悄无声息地靠近清岚,在距离他约一丈五尺左右的距离站定——这个距离既不至于惊扰他,又能在必要时及时出手护住其心脉。
就在清岚一式“推山撼岳”力道用老,新力未生,旧气浊滞于胸,难受得几乎要咳出声来的那个瞬间,陈骏开口了。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平稳,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穿透了清岚粗重的喘息声,直接传入其耳中:
“这位师兄,请恕在下唐突。观你掌法,劲力澎湃,志向高远,可见用功之勤。然则,发力之时,意念是否过于胶着于双掌之上,一心只求石破天惊之效,反而忽略了力量的源头与途径?”
清岚正被体内翻腾的气息折磨得心烦意乱,忽闻人语,吓了一跳,气血又是一阵翻涌。他勉强收势,踉跄半步,转头见是那位曾在观主身边出现、前几日旁观小比的年轻客卿,脸上露出愕然与一丝戒备,喘着气艰难答道:“是……是又怎样?练掌……自然要猛要刚!不然何以‘震山’?” 言语间带着少年人的倔强与不服。
陈骏神色不变,目光平静地看着他,继续用那种不急不缓的语调说道:“师兄可知,强弓硬弩,其力并非源于箭矢,而在弓臂与弦索?蓄力愈深,发放愈远。掌法名‘震山’,取其厚重磅礴之势,如同山岳倾覆,其力源于大地,而非山巅一石。我观师兄方才发力,足下似未扎稳根节,腰胯转换略显仓促,力量尚未自地而起、节节贯通至臂腕,便急于将胸中一口浊气全力喷出,以求瞬间之威。这如同弓未拉满便匆忙撒放,箭矢初速虽快,却无力道,飘忽难中靶心,更易折损弓弦。气息随之逆乱上涌,岂不伤身?”
他这番话,完全抛开了玄奥的道学术语,纯粹从最朴素的发力原理和身体运动规律入手,用“弓弦”、“山岳”等易于理解的比喻,直指清岚练习中最为表象、也最为致命的错误——发力顺序与呼吸配合的根本性失调。
清岚闻言,猛地一怔,眼中闪过一丝迷茫,随即陷入思索。他平日听师父师叔讲授,多是“气沉丹田”、“力由地起”、“松沉稳实”等要诀,道理虽懂,但落实到具体练习时,往往不得其法,尤其是像他这样心气较高的年轻弟子,更容易陷入追求形似与威力的误区。陈骏这番直观的比喻,如同在他混乱的思绪中投入一颗石子,激起了一圈涟漪。
陈骏捕捉到他眼神的变化,知道说中了要害,便趁热打铁,语气更加温和,带着引导的意味:“师兄不妨暂且放下‘震山’之念,将意念收回自身。不妨想象双足如树根,深深扎入大地,感受足底与青石板的每一分接触。发力时,先求其‘根’稳,意想力量自大地而生,经足踝,过膝胯,达于腰际,腰如轴转,带动肩、肘、腕,最后才形于掌指。呼吸与之同步,吸气时如纳百川,气息下沉,充盈丹田;发力吐气时,如长河入海,绵绵而出,不必求其猛,但求其长、其匀。试着放慢速度,只做起手式,细细体会这力量的‘来路’与‘去路’,或许别有一番感受。”
在说话的同时,陈骏自身的气息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他并未运功,只是将“观呼吸”的心法提升到极致,周身散发出一种沉稳如山、宁静似水的意境,呼吸变得极其悠长、均匀、深透,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这种无形的气场,对近在咫尺、气息紊乱的清岚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安抚和引导作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对弈世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对弈世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