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杂学、见闻与史地志异。这类书籍较为零散,存放在角落的几个书架上。有前辈道人云游四海写下的《云水游记》、《山川风物志》、《异闻录》;有关于星象占候、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基础知识的《五行概要》、《星图浅释》;甚至还有一些残缺的、看似是江湖各派基础武学招式图谱与运气法门的注解残页,被当作开阔眼界的杂书收藏于此。陈骏并未轻视这些“杂项”,在快速翻阅一本名为《南疆采药录》的笔记时,作者提及在瘴疠之地见过一种“其气如酒,嗅之醺然,然外用可活血化瘀,内服则乱人神智”的奇异藤蔓,让他不禁联想到“酒痴”及其可能关联的“重宝”,或许这类散佚的、看似不经意的见闻中,就隐藏着关于那些奇人异事、天地灵物的宝贵线索。
陈骏完全沉浸在这片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浑然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他的阅读极富效率与目的性。首先,他花费约半个时辰,快速穿梭于各个书架之间,如同将军巡视战场,对藏经阁一层的藏书分类、布局、大致内容进行了宏观的扫描与记忆,在心中绘制出一幅“知识地图”。然后,根据自身最迫切的需求,确定优先阅读顺序:首重医药知识与基础气论、经脉学说,以解燃眉之急并夯实修炼根基;次重道经哲思,以求理解修炼心法背后的深层原理;最后泛览杂学见闻,拓宽眼界,捕捉可能有用的信息。
他的阅读方法也极具个人特色。凭借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与高度集中的精神力,他往往以极快的速度翻阅书籍,目光如电,一页内容仅需数息便能捕捉关键信息,刻入脑海,并非逐字逐句精读,而是采取“抓取主干,理解精髓”的方式。遇到与自己修炼体会密切相关的关键处,或理论精深、一时难以理解的段落,便立刻停下来,或闭目回味,或低声默诵,或结合自身气感运行加以印证思考,直至将其消化吸收为止。一时间,寂静的藏经阁内,只闻他轻柔而规律的翻书声、时而因有所得而发出的轻微吸气声、以及那专注到了极致的、几乎微不可闻的呼吸声。
通过这次高强度、系统性的阅读与思考,陈骏那原本因际遇坎坷、缺乏师承而显得零散、模糊、多凭本能和运气摸索的知识体系,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得到完善、系统化和理论升华:
对“气”的认知实现质的飞跃:不再局限于《养气心得》玄奥描述的感性体会和自身那丝微弱气感的朦胧把握,他从《黄帝内经》等基础典籍中,系统地了解了“气”的基本分类(先天元气、后天谷气、宗气、营气、卫气等)及其生成、运行、功能;理解了气与血、精、津液、神之间相生相化、相互为用的复杂关系;掌握了气在人体内循行的大致规律(如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宗气积于胸中)。这让他明白了自身修炼出的那丝气感更偏向于何种性质(似与先天元气及后天谷气结合生成的宗气、营卫之气相关),以及未来该如何更有针对性地温养、壮大、引导它,而不再是盲人摸象。
经脉穴道知识得到彻底厘清:虽然一层没有高深的经络贯通秘法或独门点穴技法,但《黄帝内经·灵枢》等典籍中对人体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主要穴位(如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等)的精确位置、功能主治的描述,是公开的、标准化了的医学知识。这彻底解决了陈骏之前仅凭“酒痴”零星指点、自身模糊感应摸索的困境,让他对体内气息运行的复杂“道路网络”有了清晰准确的“地图”,之前修炼《养气心得》时许多感到滞涩、气行不畅或效果不明的关窍之处,此刻对照经脉图谱,往往豁然贯通,明白了问题所在。
医药技能获得系统性夯实:辨识数百种常见草药(包括许多有毒植物)的形状、药性,理解“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掌握数十种治疗常见伤症、调理内息的基础方剂原理,这不仅是当前救治张老医师的急需,更是未来江湖行走安身立命的根本保障。他尤其注重学习了各种毒物中毒的迹象、简易解毒法以及内息走岔、气血逆乱的应急处理原则,大大增强了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武道见识与发力技巧得到拓展:那些残缺的武学图谱注解,虽然不成体系,却让他接触到了不同于漕帮外门功夫刚猛路数的其它流派的发力技巧、运劲法门、乃至一些简单的擒拿格斗原理,虽然浅显,却极大地开阔了他的眼界,对他进一步完善、优化那几式在生死关头磨砺出的保命杀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和新的思路。
道学根基与修炼心性初步奠定:对道家“清静无为”、“道法自然”、“阴阳平衡”、“柔弱胜刚强”等核心思想的初步理解与认同,为他日后更深层次修炼《养气心得》这种极度侧重心性感悟与天人交感的功法,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哲学基础和心态准备,使其未来的修炼能更好地把握其神髓本质,避免陷入徒具其形、急功近利的误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对弈世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对弈世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