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呀——” 木门发出悠长的声响,一股混合着陈旧纸张、淡淡墨香、细微霉味以及某种不知名香料残留气息的独特味道,随着门开扑面而来,并不难闻,反而有一种令人心神瞬间沉静下来的奇异力量。阁内光线偏暗,全靠高处几扇糊着桑皮纸的窗户透入天光照明,光线在布满浮尘的空气中形成一道道朦胧的光柱,恍若实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顶天立地、色深如墨、木质厚重、打磨光滑的巨大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整齐地排列着,上面密密麻麻、井然有序地摆放着难以计数的线装书、函套、卷轴以及各种手抄册页,浩如烟海。书架之间的通道狭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地面是光洁如镜的青石板,行走其上,脚步声被放大,在寂静的阁内清晰可闻。
这里,便是清微观数百年来知识积累与道脉传承的根基所在!陈骏站在门口,适应了一下昏暗的光线,感受着这片书海所散发出的沉静而磅礴的精神力量,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畏与激动。他小心翼翼地步入其中,仿佛怕惊扰了这些沉睡的智慧灵魂,开始沿着书架之间的狭窄通道,缓步而行,目光如同最敏锐的探针,贪婪地扫过一本本书脊上的标签、签条上的字迹。
正如玄尘道长所言,一楼的藏书,确为“非核心”的基础典籍,但其内容之广博、分类之清晰、体系之初步完善,已远远超出了陈骏的想象,让他如同久旱的禾苗逢甘霖,心中充满了汲取的渴望。书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其一,道门根本经典与历代注疏。占据了整整两大排书架。除了《道德经》、《南华真经》(庄子)、《冲虚真经》(列子)、《通玄真经》(文子)等道家根本经典的多个版本(有官刻、有坊刻、甚至有观中前辈手抄的珍本)外,更多的是历代被尊称为“真人”、“祖师”的高道大德对这些经典进行的注疏、解读、发挥的着作。这些并非具体的修炼法诀,而是阐述道家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伦理观的哲学基石。陈骏随手抽出一本纸页泛黄、边角磨损的《道德真经注》,翻看数页,发现其中对“道可道,非常道”、“无为而无不为”、“柔弱胜刚强”等核心概念的阐释,角度精辟,义理深邃,与他记忆中“酒痴”那些看似癫狂不羁、却往往直指本源的点拨,以及《养气心得》中强调的“自然”、“观照”、“心斋坐忘”等要旨,隐隐呼应,相互印证,让他对修炼的根本原则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论理解,仿佛在迷雾中看到了一座灯塔的轮廓。
其二,基础导引、吐纳、存思等修身法门的普及性读物。这类书籍数量最多,内容也最实用。有配合《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的静坐、观想图示与口诀;有从《黄帝内经》等医典中摘录出的关于养生摄生、调和阴阳、顺应四时的精要;更有大量观中前辈修士留下的、语言相对浅显的《导引图诀》、《吐纳心法》、《存神炼气铭》等入门级修炼笔记。这些法门大多重在筑基固本、强健体魄、颐养性情,并无高深莫测的秘诀神通,但其中关于呼吸节奏的调整、意念的引导、气血运行的普遍性原则、以及修炼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身心反应(如八触、幻象等)及其应对注意事项,却正好精准地弥补了陈骏野路子出身、缺乏系统理论指导的巨大短板。他尤其花费了大量时间,仔细阅读并记忆了关于“气感”初生时的种种细微征兆(如温、热、凉、麻、痒、动等)、以及因意念过重、呼吸不当、姿势谬误可能导致的气机紊乱、走火入魔的前兆与基础的纠偏方法。对照自身修炼《养气心得》时的种种体验,许多曾经模糊不清、仅凭本能感觉摸索的地方,此刻豁然开朗,如同拨云见日。
其三,医药养生与本草鉴别知识。这部分藏书可谓汗牛充栋,极具实用价值。不仅有《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灵枢、素问)、《难经》等医学经典的节选或普及注释本,更有《千金要方》、《肘后备急方》等着名医书的实用方剂汇编,而最具价值的,是大量清微观历代精于医道的道人亲手绘制的、极为精美的《本草图谱精要》,以及他们游历四方时记录下的、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草药采集笔记》、《民间验方集萃》、《疑难杂症诊治心得》。其中关于成百上千种常见药材的形态、产地、采收时节、炮制方法、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禁忌的记载,详尽至极,图文并茂。更有大量治疗内外伤、风寒暑湿、痈疽疮毒、以及内息岔气、走火入魔等修行常见问题的实用方剂与急救法门。陈骏如获至宝,这对他救治张老医师、以及未来险恶江湖中必备的自救救人能力,无疑是雪中送炭。他特别留意那些关于“固本培元”、“调理五脏虚损”、“续接经脉”的方子与理论,并默默记下许多药性相似、可在鄞州本地寻到的替代药材,以备不时之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对弈世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对弈世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