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尘道长所赠的那卷《养气心得》,被陈骏如同守护火种般,藏于杂物房内一块松动的地砖之下,其上覆以尘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若非刻意搜寻,绝难发现。每当子夜更深,万籁俱寂,确认那两道如影随形的监视目光因夜深而略有松懈之时,他才会悄然取出,就着豆大的一点油灯光芒,屏息凝神,逐字逐句地研读揣摩。手稿纸张脆黄,墨迹古朴,通篇没有玄虚晦涩的术语,亦无惊世骇俗的秘法,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近乎质朴的智慧,直指“养气”之根本——心意相合,动静有度。
开篇首重“静”字:“心若洪炉,意似沸汤,气必奔突难驯。当收视反听,如潭水映月,风波不起,则杂念自消,真气内蕴。” 这正切中陈骏“意乱”之症结。他不再强行以意志去压制或疏导那丝燥热窜动之气感,而是依照心得所载,尝试将心神抽离出来,如同冷静的观察者,细细体会那气流在体内的细微轨迹、强弱变化以及其与自身情绪、呼吸乃至外界寒热的隐约关联。起初,意念如脱缰野马,难以驾驭,往往片刻便思绪飘散。但他凭借过人的专注与韧性,反复练习,数日之后,竟隐约捕捉到一丝极其微妙的转变:那原本如同无头苍蝇般横冲直撞的燥热感,虽仍活跃,却少了几分盲目的暴烈,多了一丝隐约的、仿佛遵循着某种模糊规律的流动感,如同浑浊的泥水开始缓慢沉淀,虽未清澈,却已见分层之象。这微不足道的进展,却如同在漫漫长夜中窥见的一丝熹微晨光,给了他巨大的慰藉与继续前行的勇气。他明白,玄尘道长所赠,确是一条明路。
然而,就在他于内心世界艰难开拓、初现微光之际,漕帮分舵之外,那座看似平静的小城,却如同一个被逐渐加热的鼎镬,开始从底部泛起令人不安的气泡,空气中弥漫起一股越来越浓的、山雨欲来前的沉闷与压抑。
起初的变化细微难察。陈骏偶尔奉命外出,前往码头附近采买些笔墨杂物,敏锐地察觉到,那些平日里聚在背风处晒太阳、嚼舌根的闲汉力工,交头接耳的频率明显增高,眼神闪烁,带着一种混合着兴奋、贪婪与警惕的异样光芒,交谈声也压得极低,一旦有生人靠近,便立刻作鸟兽散,或换上一副麻木呆滞的表情。街边的茶馆酒肆,往日里人声鼎沸,如今却安静了许多,即便有客人,也多是一身风尘、神色精悍的陌生面孔,沉默地喝着酒水,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周围,偶尔与同伴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就连那些走街串巷的小贩吆喝声,也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带着几分心不在焉的惶然。
陈骏的心渐渐沉了下去。这种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感,绝非寻常。他几乎本能地将这些异动与自身纠缠不清的麻烦——“酒痴”、那桩“意境传承”的灭门旧案、以及张彪和柳彦背后若隐若现的势力——联系了起来。难道,平静的日子终于要到头了?
果然,未出三日,各种真假难辨的流言,便如同瘟疫般在漕帮底层帮众和市井小巷间悄然滋生、迅速蔓延开来。流言的版本光怪陆离,细节描绘得活灵活现,但核心却惊人地一致:那个曾在漕帮宴席上突兀现身、疯癫不羁的“酒痴”,竟走了天大的鸿运,据说半月前在城外西北方向的“黑风岭”深处,偶然发现了一处前人遗藏,得了一件了不得的“重宝”!
至于这“重宝”究竟为何物,传言更是说得天花乱坠。有鼻子有眼地说,是一幅关系着前朝覆灭时隐匿的惊天宝藏的“血髓玉图”,得之可富甲天下;有的则信誓旦旦地宣称,是一枚记载了某位早已销声匿迹的武道神话所留无上绝学“寂灭指”的传承玉简,习之可横行江湖;更有人神秘兮兮地低语,说是一株生长了千年、能活死人肉白骨的“九转还魂草”,或是能助人沟通天地元气、筑基长生的异宝“元辰珠”……甚至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重宝”出世当晚,黑风岭上空曾异象纷呈,有紫气东来三日不散,有龙吟之声彻夜不绝,引得方圆百里的飞禽走兽躁动不安。
流言愈传愈凶,细节也越来越具体,仿佛人人都成了亲眼所见的见证者。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添油加醋的猜测:“酒痴”是否已凭借宝物神功大成?他是否会携宝远遁?还是准备借此重出江湖,掀起腥风血雨?昔年的仇家是否已经闻风而动?这宝物最终会花落谁家?……种种议论,交织着贪婪、恐惧、期待与不安,在小城的每一个角落发酵、膨胀,形成一股巨大的、躁动不安的暗流。
陈骏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心中已是冰寒一片。他绝不相信这仅仅是市井小民的臆测和讹传。这分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有目的的舆论攻势!是谁在背后推动?是那晚袭击自己的蒙面人背后的势力,想要借此将水搅浑,引蛇出洞?是张彪为了某种目的,自导自演,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引向“酒痴”,以便暗中行事?还是柳彦乃至玄尘道长那一方,有意为之,意在试探或推动什么?抑或,是几方势力心照不宣的共同杰作?无论哪种可能,都意味着,他这只原本就被置于风口浪尖的“小船”,即将被抛入真正的惊涛骇浪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对弈世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对弈世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