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连忙呈上改良推恩令的草稿:“陛下,臣有一策,或许能解藩镇之困。”
说着,把推恩令的细则一一说明,从诸子分地到纳贡监察,每一条都解释得清清楚楚。
武则天听得很认真,手指在草稿上轻轻划过,却没立刻表态。
殿内静了片刻,只有烛火燃烧的 “噼啪” 声。
突然,武则天抬头看着我,眼神锐利:“允诸子分地,藩王们定然不满。若三镇联叛,兵力远超中央,何以应对?”
这句话像一块巨石砸在我心上,我深吸一口气,想起之前在幽州看到的异族士兵,想起格物院的文气连弩。
语气坚定:“陛下,臣以为当‘恩威并施,先礼后兵’。先以推恩令示恩,让藩王子弟感念朝廷;”
“若藩王叛乱,便以格物院的器械为‘威’,再调陇右军牵制,定能平定叛乱!”
“格物院的器械虽强,可禁军的兵力未必能敌三镇联军。” 武则天的手指捏紧了草稿,“而且一旦开战,百姓又要遭难,这不是朕想看到的。”
我往前走了一步,声音带着急切:“陛下,若不推行推恩令,藩镇只会越来越强,到时候叛乱,百姓遭的难会更多!”
“臣在洛阳时,见百姓因世家囤粮而饥寒,深知只有制度才能长治久安。推恩令就是这样的制度,能让藩镇渐弱,让天下渐安!”
武则天沉默了良久,目光落在草稿上 “纳贡监察” 四个字上。
考虑良久后缓缓道:“你的心思是好的,可此事牵连甚广,需再斟酌。若贸然推行,恐生大乱,还是先等等吧。”
听到 “再等等” 三个字,我心里一沉,像被泼了盆冷水。
但看着武则天眼底的忧虑,我知道她也是为了天下安稳。
躬身行礼时,我声音依旧坚定:“陛下,臣愿继续完善推恩令,若有需要,臣随时可再奏报。”
走出紫宸殿时,天空飘起了细碎的春雨,打在脸上微凉。
上官婉迎上来,见我神色不佳,轻声问:“陛下没同意?” 我点了点头,望着雨中的皇城,心里却没放弃。
春雨淅淅沥沥,把宫墙洗得更青了。
我想起老夫子送我的《治安策》,想起贾谊当年的坚持,突然觉得,只要能护百姓安稳,就算多奏报几次,也值得。
毕竟,这大唐的天,需要有人撑着,而我,愿意做那个撑伞的人。
回到格物院时,鲁二和赵小乙正趴在院门口等。
见我来,赵小乙立马跑过来:“大人,陛下同意了吗?俺还等着去幽州抓安路山呢!”
鲁二也凑过来,眼里满是期待。
我笑着说:“还没,但咱们再想想办法,总会有希望的。”
院子里,沈括正带着学徒调试新做的震天雷,“轰隆” 一声轻响,炸开一团红色烟雾。
“大人,这震天雷的烟雾更浓了,以后打仗时,能掩护士兵冲锋!” 沈括的声音里满是兴奋。
我看着那团红色烟雾,在春雨里渐渐散开,心里忽然亮堂起来。
就算推恩令暂时未获准,可格物院的器械在进步,身边的人都在努力。
只要不放弃,总有一天,能让藩镇之弊彻底解决,让大唐的百姓,永远过上安稳日子。
夜色再次降临,我坐在书房里,重新翻开《治安策》。
贾谊的批注在烛火下格外清晰,“治世需有恒心” 几个字,仿佛在提醒我。
我拿起笔,在改良推恩令的草稿上写下 “再补藩王兵力分析”,心里想着,明天还要去兵部调取更多数据,一定要把推恩令完善得更周全。
窗外的春雨还在下,打在窗棂上,像细碎的鼓点,敲打着我的心。
我知道,前路或许艰难,但只要心里装着百姓,装着大唐的太平,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而那道还未获准的改良推恩令,终有一天,会成为守护天下的利器。
喜欢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