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泰安城南四里处,封祀坛果然已经建好。
青灰色的砖石垒成的坛身,在阳光下显得庄重肃穆,坛的周围插着各色旗帜,随风飘扬,礼器整齐地摆放在坛上,擦拭得一尘不染。
沈括走上前,摸了摸坛边的砖石,点头道:“这砖石垒得结实,工艺也不错,看来周知府是用了心的。”
周知府连忙拱手:“都是下官分内之事,能为封禅大典出份力,是下官的荣幸。”
鲁二绕着封祀坛转了一圈,眼睛亮晶晶的:“要是把咱们的农器模型摆在坛边,让百姓都看看,多好啊!”
我笑着说:“放心,等封禅大典开始后,会有专门的地方展示农器模型,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些东西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接下来的几日,我们都在忙着准备封禅大典的事。
上官婉仔细核对《封禅文》的抄本,生怕有一个字错漏;
沈括和鲁二一起调试农器模型,确保齿轮能顺利转动;
赵小乙则跟着禁军学礼仪,他总担心自己在大典上出错,每天都对着镜子练习跪拜的姿势,逗得大家直笑。
封禅大典前一日,武则天召见了我。
她坐在案前,手里拿着《封禅文》的抄本,缓缓道:“太白,明日便是封禅大典,这《封禅文》,就由你来诵读。
朕相信你,也相信你笔下的‘民为贵,社稷次之’,能让天下人都明白,朕办这场封禅,不是为了彰显皇权,而是为了让百姓能安居乐业。”
我躬身行礼:“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定让《封禅文》的每一个字,都传到百姓的耳中,记在百姓的心里。”
武则天看着我,眼神里满是信任:“好,朕等你的好消息。明日大典,朕会与文武百官一同见证,与天下百姓一同见证。”
终于到了封禅大典这日。
天还没亮,泰安城就热闹起来,百姓们早早地站在街道两旁,等着看大典的队伍。
禁军护卫们整齐地排列在街道两侧,维持着秩序,旗帜飘扬,鼓声阵阵,气氛庄严又隆重。
我们跟在武则天的队伍后面,缓缓走向封祀坛。
阳光渐渐升起,洒在封祀坛上,让坛身泛着金色的光芒。
坛下,文武百官整齐排列,坛的周围,百姓们屏息凝神,目光都集中在封祀坛上。
武则天走上封祀坛的最上层,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洪亮:“今日,朕在此举行封禅大典,告慰天地,亦告慰天下百姓。”
“自朕登基以来,夙兴夜寐,唯愿百姓丰衣足食,天下太平。”
“今日,便由李白诵读《封禅文》,以表朕之初心,以慰天地之灵!”
说完,武则天看向我,示意我上前。
我深吸一口气,捧着《封禅文》的抄本,一步步走上封祀坛。
站在坛上,往下望去,能看到沈括、上官婉、鲁二、赵小乙担忧又期待的眼神,能看到文武百官庄重的神情,能看到百姓们渴望的目光。
我定了定神,开口诵读起来:“维天授三年,岁在戊子,正月丁未,吾皇武氏,临泰山之巅,行封禅之礼,告天地,慰万民……”
我的声音透过文气传遍全场,每一个字都清晰地落在众人耳中。
随着诵读声响起,我忽然感觉到体内的文气开始涌动,像一股暖流在经脉里游走。
我没有理会,继续诵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昔之圣贤,以民为本,方得天下太平;
今吾皇承圣贤之志,推仁政,行新法,使百姓免于饥寒,使天下归于安定……”
就在 “民为贵,社稷次之” 这句落下的瞬间,天空忽然亮了起来!
一道金色的光芒从天际直射而下,落在封祀坛上,众人抬头一看,只见文曲星的光芒比往日亮了数倍,像一颗巨大的星辰悬在头顶。
紧接着,空中忽然浮现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 八个金色大字,字体苍劲有力,仿佛是天地书写而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天现异象!” 坛下的大儒们惊呼起来,纷纷跪倒在地,对着天空行礼。
百姓们也跟着跪倒,嘴里念叨着 “天佑大唐,天佑百姓”。
我只觉得体内的文胆剧烈震颤起来,仿佛要冲破胸膛,一道青莲虚影从我的身后浮现。
比往日大了数倍,花瓣层层展开,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隐约间,竟触碰到了那传说中的 “半圣” 境界门槛!
上官婉捂着嘴,眼里满是震惊和喜悦; 沈括也瞪大了眼睛,喃喃道:“半圣…… 李大人竟要触碰到半圣境界了……”
我站在封祀坛上,感受着体内涌动的文气,看着空中的金色大字和文曲星的光芒,听着百姓们的欢呼声,心里忽然明白了。
所谓的境界突破,所谓的文名远扬,都不如实实在在为天下的黎民百姓做实事,不如天下的太平安康。
这 “半圣” 的门槛,不是靠文才堆砌而成,而是靠为百姓谋福祉的初心,靠对 “民为本” 的坚守,才得以触碰到。
坛下的武则天看着这天地异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她缓缓开口,声音透过文气传遍全场:“此乃天地对朕、对百姓、对大唐的认可!”
“朕定当不负天地,不负百姓,永守‘民为本’之初心,让大唐的百姓,永远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百姓们的欢呼声更响了,此起彼伏,回荡在泰山脚下,回荡在泰安城的每一个角落。
喜欢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