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翰林悲痛欲绝,其家人迁怒于苏晚晚,在外散布谣言,说她“徒有虚名”,“用药猛浪”,才致其孙夭亡。更有甚者,不知从何处翻出旧账,提及苏晚晚当年在辛者库的出身,暗指她身份低贱,不配为官,更不配执掌太医院。
这些流言蜚语,在市井间颇有市场,甚至开始影响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对苏晚晚的看法。
与此同时,苏晚晚收到胤祥密信,信中提及,康亲王府近日似乎与几位宗室王爷走动频繁,而那位“病遁”的小王爷弘晟,据说在别院“静养”期间,并非完全隔绝外界,反而常有身份不明的访客。
多重压力之下,苏晚晚却并未慌乱。她深知,此时任何激烈的辩解或反击,都可能落入对方圈套。她选择以静制动,一方面,继续兢兢业业处理太医院事务,推进《时疫辨治辑要》的刊印;另一方面,对于外面的流言,她不予理会,只以行动示人。
她照常前往各处义诊点,耐心为百姓诊治。当有受到流言影响的病人对她投以怀疑目光时,她并不解释,只是更加细致地望闻问切,用精准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来回应。渐渐地,那些谣言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对于那位丧孙的老翰林,苏晚晚非但没有记恨,反而在得知其因悲伤过度而病倒后,再次主动上门,不计前嫌地为他诊脉开方,温言宽慰。老翰林起初态度冷淡,但在苏晚晚精湛医术和真诚态度下,终被感动,老泪纵横,不仅消除了误解,更亲自出面,澄清谣言,盛赞苏晚晚医德。
这一举动,极大地扭转了舆论风向。苏晚晚以其宽广的胸怀和真正的“医者仁心”,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风波暂平,苏晚晚站在太医院的书库中,看着即将付印的《时疫辨治辑要》书稿,心中感慨万千。这第三卷“医者仁心”的道路,充满了荆棘与陷阱。她不仅要精研医术,对抗疾病,更要时刻周旋于复杂的权力斗争与人言可畏之中。
然而,这一切的磨砺,也让她更加坚定。她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并非权势与虚名,而是将医道发扬光大,普惠众生。只要秉持此心,外界的风雨,终究无法撼动她的根基。
她望向窗外,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稿之上,泛着温暖的光泽。太医院的革新已初见成效,民间医疗也在逐步改善。虽然“暗夜之眼”的阴影依旧存在,权谋的漩涡从未停歇,但她相信,只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下去,总能涤荡尘埃,让医者仁心之光,照亮更多的地方。
在苏晚晚于内外交困中坚守本心、初步实现医道推广与太医院革新的节点上,可以暂告一段落。然而,更大的谜团与挑战,诸如“梅花烙”的身世之谜、与“暗夜之眼”的正面对决、以及天下棋局的波澜,已在前方若隐若现,等待着她去一一揭开与面对。
喜欢清宫锁娇:四爷的掌心毒妃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清宫锁娇:四爷的掌心毒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