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檀香缭绕,却压不住满殿的焦灼。
皇帝萧天胤端坐龙椅,脸色沉得能滴出水来,御案上并排放着两份奏章。
一份是北境战事的急报,一份是边镇瘟疫的灾情奏疏,墨迹未干,字字都透着危机。
阶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凝重得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北诏挑衅在前,瘟疫肆虐在后,短短十日,边镇五城沦陷,军民死伤逾万!”
兵部尚书率先出列,声音铿锵,手中笏板重重一叩,
“臣请陛下即刻下令,调京中十万禁军北上,联合边军正面反击,定要让北诏付出代价,以振我大晟国威!”
他话音刚落,户部尚书立刻上前反驳:“不可!边镇瘟疫凶险,传染性极强,禁军北上若不慎感染,不仅无法御敌,反而会让瘟疫扩散至京畿!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封锁边境,派太医研制解药,待疫情控制后再议战事!”
“荒谬!”兵部尚书怒目而视,“北诏趁我边镇虚弱步步紧逼,
若不反击,他们定会以为我大晟软弱可欺,届时漠北叛军再趁机南下,我大晟将腹背受敌!”
“防疫为先!”
“主战为要!”
两位尚书各执一词,朝堂上瞬间分成两派,争论不休。
有人支持主战,认为只有强硬反击才能震慑外敌;
有人主张主防,觉得当务之急是遏制瘟疫蔓延;
还有人提议先派使者与北诏交涉,查清冲突真相,却被两派同时驳回。
北诏挑衅证据确凿,交涉不过是浪费时间。
就在百官争执不下时,三皇子萧云澈出列躬身,语气带着几分急切:
“父皇,儿臣以为,兵部尚书所言极是!
北诏欺人太甚,若不予以重击,恐难服众。
儿臣愿请命挂帅,率领禁军北上,定能击退北诏,平定边患!”
他眼神灼热,目光扫过殿中百官。
这是积累军功的绝佳机会,只要能打赢这场仗,他在军中的威望定会大增,储位之争也能占据上风。
至于瘟疫,在他看来,只要做好防护,便可避免感染,远不如军功重要。
四皇子萧云逸立刻上前,语气沉稳:“父皇,三哥所言欠妥。
边镇瘟疫尚未查明源头,贸然派兵北上,若士兵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儿臣以为,应先派钦差大臣携太医前往边镇,一方面安抚军民,一方面研究防疫之法;
同时调粮草支援边镇,加固防御,待疫情稳定后,再视情况决定是否出兵。”
他的话刚说完,五皇子萧云笙也出列附和:“四哥所言有理。
儿臣近日核查边镇粮饷,发现边镇粮草储备不足,若此时开战,士兵恐难饱腹。不如先解决粮草与瘟疫问题,再做打算。”
萧云笙的立场看似中立,实则更偏向萧云逸。
他在边镇待过数日,亲眼见过瘟疫的惨状,知道此时主战无异于拿士兵的性命冒险。
可他也不愿直接反驳萧云澈,毕竟两人都是皇子,撕破脸对谁都没好处。
三位皇子的表态,让朝堂上的局势更加复杂。
支持三皇子的官员纷纷附和主战,认为应抓住机会彰显国力;
支持四皇子的官员则赞同先防疫,觉得稳妥为重;
而中立派官员则左右观望,不敢轻易站队,只盼着皇帝能做出决断。
皇帝看着下方争论的众人,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心中自有盘算。
主战派太过激进,忽略了瘟疫的凶险;
主防派又过于保守,恐会错失防御时机;
而三位皇子的表态,也暴露了各自的心思:
云澈急于求成,云逸沉稳务实,云笙则略显保守。
“够了!”皇帝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瞬间压下了满殿的争论。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阶下众人,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北境战事与瘟疫,皆关乎国本,缺一不可轻视。
只主战,不顾瘟疫,是拿军民性命赌;只主防,不御外敌,是纵容北诏嚣张。朕意已决,双管齐下!”
满殿百官立刻噤声,静待皇帝的旨意。
“其一,命大将军秦苍率领三万精锐边军,驻守雁门关,加固防御,只守不攻,若北诏再敢挑衅,可予以反击,但不可主动出击,避免大规模战事。”
皇帝缓缓说道,目光落在兵部尚书身上,“兵部即刻调配粮草与兵器,支援边镇,务必保障边军供给。”
“其二,派钦差大臣携太医院院正及十名医术高明的太医,前往边镇,全权负责疫情防控。
一是组织人手掩埋尸体、消毒水源,防止瘟疫扩散;
二是研究医治之法,尽快研制解药;
三是安抚军民,稳定人心,若有造谣生事者,格杀勿论。”
皇帝又看向户部尚书,“户部拨款五十万两,作为防疫与赈灾之用,不得延误。”
两道旨意下达,朝堂上一片寂静。
皇帝的决策既避免了大规模战事的风险,又能集中力量防控瘟疫,兼顾了战与防,可谓周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双星临世:天命凰妃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双星临世:天命凰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