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喜钟爆体而亡的刹那,天地间仿佛被按下了静止键。那团猩红血雾在凛冽寒风中炸开,细密的血珠裹挟着碎骨沫子,如一场凄艳的红雨泼洒而下,落在断壁残垣的瓦砾上、染在幸存者沾满血污的衣襟上,更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瞳孔里。那声不似人声的惨嚎,像是从九幽地狱里挣扎而出的厉鬼悲鸣,初时尖锐得能刺破耳膜,随即拖曳成绵长的颤音,在空旷的废墟上空盘旋不去。风过时,那声音便顺着街巷钻透门窗,惊得城郭里的犬吠此起彼伏——这是一个时代终结的丧钟,宣告着那位盘踞江湖数十载的魔枭,终究逃不过灰飞烟灭的结局。
一代魔枭的覆灭,引发了崔喜钟的邪教组织的连锁式崩塌。这个依靠崔喜钟个人恐怖实力与铁腕手段捏合起来的邪教组织,本就人心各异,矛盾重重。如今主心骨一死,瞬间便成了一盘散沙。那些护法、堂主们,或为争夺残余势力而自相残杀,或被仇家追杀,更多的则是如丧家之犬般四散奔逃。
正道联盟与大兴府兵早已在外围布下天罗地网。一声令下,少林的铜人阵堵住了北门要道,武当的剑阵封锁了城南渡口,三百府兵披甲执锐,沿街盘查每一个形迹可疑之人。这场席卷江湖的大清剿,来得迅猛而彻底。失去统一指挥的妖人魔头们,就像没了头的苍蝇,或是在小巷里被巡兵的钩镰枪挑翻在地,或是在荒庙里被正道高手的剑气洞穿胸膛。
九州各地的城墙很快贴满了泛黄的通缉令,朱砂勾勒的凶徒肖像旁,标注着赏银的数目——从五十两到五千两不等。衙役们踹开隐蔽的地窖,搜出成箱的人皮面具与秘制毒药;江湖侠客们捣毁深山中的祭坛,将那些刻满诡异符文的石像砸得粉碎。每日清晨,城门口的斩首台上总要添几颗新的人头,而驿站里传递的捷报,更是如雪片般飞往各州城府衙。
半个月后,当最后一股残党在雁门关外被戍边将士剿灭时,这场险些将整个江湖拖入深渊的浩劫,终于画上了句点。百姓们走上街头,点燃爆竹驱散阴霾,茶馆里的说书人将周怀瑾斩妖除魔的事迹编成长篇评话,听得满堂喝彩。
大兴城的演武场,在七日后恢复了往日的模样。三十名石匠连夜赶工,将那些被劲气崩裂的青石板尽数撬起,换上新凿的花岗岩,缝隙里灌足了糯米石灰浆,踩上去纹丝不动。倒塌的西看台被重新砌起,松木梁柱上刷着清漆,阳光照过,泛着温润的光泽。
寒风吹过广场,卷起些许未清扫干净的尘土,打着旋儿飞向天际。可那股弥漫多日的血腥气,终究被阳光与清风涤荡干净,取而代之的是重新汇聚的勃勃英气——江湖儿女们的笑声、兵刃碰撞的脆响、马蹄踏过青石板的笃笃声,交织成鲜活的乐章。
武林榜大会的重启,得到了所有正道门派的一致赞同。这场大会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意义,它不再是各大门派争夺名次、炫耀实力的名利场,而是一场劫后余生的庆典,一次向天下宣告正义永存的宣言。它象征着邪不胜正的千古真理,见证着江湖秩序在血火中顽强重建,更预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启。
此刻的演武场,气氛与决战那日截然不同。曾经笼罩全场的压抑与肃杀早已烟消云散,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劫后余生的振奋。穿粗布短打的小厮们抱着刚沏好的热茶,在看台上穿梭叫卖;须发皆白的老掌门们聚在一起,抚着胡须笑谈近况;更有一群半大的孩童,追着江湖艺人的傀儡戏跑过广场,银铃般的笑声洒满阳光。
无数在正邪大战中崭露头角的年轻侠客,成了本届大会最耀眼的星辰。他们中有的断了一臂,缠着厚厚的绷带仍握剑不稳;有的脸上留着狰狞的疤痕,却在与人对视时露出坦荡的笑容;还有的背着牺牲同门的灵牌,眼神里燃烧着复仇后的坚定。这些年轻人怀揣着建功立业的渴望,纷纷报名登台,希望在这五年一度的盛会上,将自己的名字刻进武林的丰碑。
“铛——”铜锣声在广场上空炸响,浑厚悠长,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主持大会的是德高望重的昆仑派长老,他须发如雪,声如洪钟:“本届武林榜大会,正式开始!”
东南角的擂台上,两名年轻剑客已相对而立。穿月白长衫的是点苍派弟子,腰间悬着柄秋水般的长剑,他遥遥拱手,声音清朗:“点苍苏慕,请赐教!”对面穿玄色劲装的少年抱拳还礼,他来自华山,剑眉星目,朗声道:“华山李慕然,承让!”话音未落,两道剑光已如惊鸿乍现。苏慕的剑法轻灵飘逸,剑尖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点,如穿花蝴蝶般绕着李慕然游走,时而点向肩头,时而刺向手腕,逼得对方连连后退。李慕然却不慌不忙,长剑在身前划出半圆,守得如铜墙铁壁般密不透风,正是华山派的“混元守势”。待苏慕旧力已尽新力未生之际,他手腕陡然翻转,剑势陡变,如磐石崩裂般直取中宫,引得台下看客阵阵喝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江湖武林榜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江湖武林榜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