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原碑的嗡鸣渐次平息,磅礴而漠然的意志如潮水退去,重归死寂。废墟再次被永恒的静谧笼罩,唯有那些被短暂唤醒后又重新凝固的法则尸骸,诉说着方才惊心动魄的变故。
叶倾城——或者说,已蜕变为 “混沌变量之灵” 的存在——悬浮于虚空。她的形态不再固定,时而如流淌的星雾,时而凝聚为模糊的人形光影,核心处那枚已完成蜕变的“混沌变量之种”缓缓搏动,散发出与周遭混沌交融又独具特质的波动。她成功在混沌中重塑,避免了被同化的命运,但也彻底脱离了过往的形态,成为了一个游走于“定义”边缘的独特存在。
“格式化倒计时……”这个冰冷的念头如同基石,锚定着她不断适应新形态的意识。一个纪元,于宇宙而言,弹指即逝。她没有时间沉浸于新生的感悟。
她的“目光”投向脚下这块巨大的混沌原碑残骸。方才短暂的“苏醒”,不仅击退了记录者,更如同一次强效的“共振”,将大量尘封于碑体深处的、前纪元的信息碎片“震荡”了出来,如同沉船中浮起的宝藏,散落在周围的混沌能量场中。
这些信息碎片,不再是模糊的意境和脉动,而是更加具体、更加清晰的……记忆残响与知识沉淀。
她将意识如同蛛网般铺开,小心翼翼地捕捉、吸收着这些碎片。
她“看”到了更多前纪元的景象:那是一个法则更加活泼、更加充满“可能性”的宇宙。生命与文明并非局限于星辰之间,而是以能量、意念、甚至纯粹的概念形态存在、交流、演化。没有绝对的“静默”终点,宇宙的循环更像是一场盛大而复杂的……自我迭代与升华。然而,某种无法言喻的“内在熵增”或“理念冲突”最终超越了临界点,导致了整个纪元的崩塌,重归混沌。并非被外力摧毁,更像是一次……未能成功的蜕变。
她“听”到了更多先驱者的遗言:
“……定义即是枷锁……然无定义……则无存在之基……悖论……”
“……混沌海并非终点……而是桥梁……通往……更高维度的‘实相’……”
“‘第一因’……非造物主……乃……‘观测者’……源自……彼岸……”
“小心……‘协议’……有……‘后门’……直通……‘收割者’……”
“……种子……需……‘双重载体’……方能……跨越‘终末’……”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如同拼图,一点点补全着林枫和星璇未能揭示的真相。
“‘第一因’是观测者?源自彼岸?收割者?”叶倾城意识中掀起波澜。难道说,当前宇宙这套冰冷的、追求绝对静默的“第一因”协议,其源头并非宇宙自身演化而出,而是……外来者?是某个来自“前纪元”甚至“更高维度”的文明或存在,设定的实验程序?“格式化”并非宇宙自然的终结,而是……实验结束后的数据清理?而“收割者”,是否是那些……“彼岸”的存在本身?
这个猜测让她不寒而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他们的抗争,从一开始就面对的是无法想象的、来自“宇宙之外”的对手。
而“双重载体”又是什么?跨越“终末”的关键?
她将意识聚焦于那块混沌原碑残骸本身,尝试更深入地“阅读”其材质中蕴含的终极知识。碑体那混沌的纹路,在她混沌变量之灵的感知下,开始显现出更深层的结构——那并非随机的图案,而是一种极其复杂、蕴含至高道理的……天然法则矩阵!是“定义”诞生之前的、所有可能性的“源代码”模板!
林枫让她寻找的“漏洞”,或许就隐藏在这些矩阵的某种特定组合或未完成的演化分支之中!
她沉浸其中,如饥似渴地理解、吸收着。她对混沌的认知飞速提升,对“寂灭”的理解也更加接近本源。她甚至开始尝试,以自身为实验场,引导混沌变量之种的力量,模拟构建一些微型的、基于混沌原碑矩阵的、“非标准”的法则结构。
过程凶险万分,每一次失败的尝试都几乎让她刚刚稳定的意识结构再次崩散。但她坚持不懈,依靠着林枫的传承与自身坚韧的意志,一点点摸索着。
不知过去了多久,她忽然心有所感,意识从深层次的推演中脱离。
她感知到,在极其遥远的一片废墟深处,似乎有某种东西……正在呼唤她?不是声音,而是一种同源的、微弱的混沌共鸣,与她核心的变量之种隐隐呼应。
是另一块混沌原碑的碎片?还是……前纪元某位强大的先驱者留下的完整传承?
没有犹豫,叶倾城循着那微弱的感应,意识体化作一道无形的混沌流光,向着废墟深处穿梭而去。
沿途的景象愈发荒凉与破碎。法则的尸骸呈现出更多暴力解体的特征,仿佛经历过惨烈的大战。甚至能看到一些巨大无比的、非自然形成的创伤痕迹,残留着令人心悸的、超越理解的力量气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药王遗剑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药王遗剑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