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司令放心,再过几日,他们就能独立操作了。”夏晚晴说道,“我们还制定了严格的车间管理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半个月后,培训圆满结束,三百名工人全部通过考核,能够独立操作纺织设备。夏晚晴为每位工人发放了统一的工装、手套和护具,带领他们参观即将竣工的厂房,熟悉车间布局和生产流程。看着崭新的厂房、精密的机器,工人们心中充满了期待,盼着早日投产,赚钱养家。
投产盛典:机器轰鸣,布出如练
厂房竣工之日,惠民纺织厂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投产盛典。马小丑、夏晚晴、林婉清、陈明、沈若雁等核心成员出席,十县的乡绅代表、商户代表和工人家属也受邀参加,现场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马小丑站在厂房前的高台上,对着众人高声说道:“今日,惠民纺织厂正式投产!这座工厂,是临城与江南商队合作的结晶,是‘官府出地、商户出资、利润分成’模式的实践,更是惠及民生的民心工程!它将消化临城积压的棉花,解决百姓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打破军阀封锁,为临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百姓们纷纷欢呼喝彩。
夏晚晴接着说道:“惠民纺织厂,以‘惠民’为初心,将始终坚持优先雇佣贫苦百姓和军属,保障工人权益,生产高品质的细布,通过外贸渠道销往江南乃至海外,为临城赚取丰厚利润。我相信,在马司令的支持下,在全体工人的努力下,惠民纺织厂一定能越办越好!”
说完,她与马小丑一同拉下启动闸刀。刹那间,厂房内的纺织机同时启动,“咔咔咔”的机器轰鸣声震耳欲聋,如同奏响了一曲工业振兴的赞歌。工人们身着统一工装,精神抖擞地走上岗位,熟练地操作着机器:纺纱车间内,棉花被送入进料口,纺出一缕缕洁白均匀的棉纱;织布车间内,棉纱在织布机上穿梭,渐渐织成平整细腻的细布;染色车间内,染缸里的布匹染上鲜艳的色彩,晾干后如同绸缎般光滑。
马小丑与夏晚晴走进厂房,看着忙碌的工人和运转的机器,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夏主事,你看,这细布的质量真不错,比传统织布机织出的布好多了。”马小丑拿起一匹刚织好的白细布,手感柔软,质地均匀,不禁赞叹道。
“马司令过奖了。”夏晚晴说道,“这种细布在江南市场能卖二十银元一匹,我们月产五千匹,每月销售额可达十万银元,扣除成本,纯利润四万五千银元,官府能分六成,也就是两万七千银元,足够填补大部分财政缺口了。”
林婉清算了一笔账:“按这个利润,一年下来,官府能分得三十多万银元,不仅能解决军饷、弹药、民生开支,还能有余力投入兵工厂和煤矿建设,临城的财政终于能走出困境了!”
投产首日,惠民纺织厂就生产细布两百匹,经过质量检验后,全部打包入库,等待通过夏氏商队的外贸渠道外销。工人下班时,每个人都领到了第一笔薪资预支——五百文钱,虽然不多,却让他们欣喜不已。张桂英拿着钱,激动地说:“没想到第一天上班就能领到钱,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惠及民生:就业增收,民心凝聚
惠民纺织厂的投产,如同一场及时雨,给临城十县的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三百名工人每月能领到一两银元的基础薪资,加上计件提成,不少技术熟练的工人每月能拿到一两五甚至二两银元,远超之前的收入水平。
张桂英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每月能织出两百匹细布,计件提成加上基础薪资,月收入可达一两八银元。她用这笔钱给孩子买了新衣服和文具,还修缮了破旧的房屋,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以前家里连顿饱饭都难,现在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给孩子攒学费,真要感谢马司令和夏主事!”她逢人就说,言语中满是感激。
王小二勤奋好学,很快就成为纺纱车间的技术骨干,每月收入能达到一两六银元。他租了一间宽敞的房子,把远房的奶奶接来同住,还攒钱买了一辆自行车,上下班更加方便。“现在我能养活自己和奶奶了,将来还想在县城买套房子,定居下来。”王小二的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李婶作为织布车间的小组长,月收入高达二两五银元,成为工人中的高薪阶层。她用这笔钱添置了新的织布工具,还资助了两名贫困学生上学。“我织了一辈子布,从来没想过能赚这么多钱,还能帮到别人。惠民纺织厂不仅救了我,还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李婶感慨道。
工人收入的提高,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工厂附近的村落,不少百姓开起了小吃铺、杂货铺、理发店,为工人提供餐饮、购物、理发等服务,生意十分火爆。临城县城的布庄、绸缎庄也纷纷前来订购细布,虽然外销是主要渠道,但内销也为工厂带来了额外收入,同时让临城百姓用上了高品质的本地细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