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的暑气日渐浓重,却驱不散笼罩在临城十县上空的阴霾。自四股军阀联手封锁商路后,已有月余光景,曾经人声鼎沸的五大贸易集市彻底陷入沉寂——清丰边境集市的粮栈里,新麦堆积如山,已开始泛潮发霉;莘县陆路集市的布庄货架空空,只剩几匹滞销的粗麻;阳谷运河码头的漕船锚链生锈,起重机静静矗立在岸边,如同沉默的巨人;台前渡口集市的杂货摊早已撤去,只剩满地碎石与干枯的菜叶。
十县百姓的脸上,再也见不到开埠通商时的笑意。农户们看着粮仓里积压的粮食,价格暴跌至二十银元一石仍无人问津,只能愁眉不展;织户们收起了织布机,棉纱、染料断绝,即便织出布来也无处销售;商户们大多闭门歇业,有的黯然返回原籍,有的则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忧心忡忡。临城国民军的财政再次捉襟见肘,商税收入近乎归零,每月两万八千银元的缺口压得马小丑与林婉清喘不过气,兵工厂因缺乏钢材、机床生产停滞,军医馆的西药库存仅够维持半月,整个临城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马小丑每日召集将领议事,陈明派人联络军阀试探底线,却屡屡碰壁——张敬尧索要高额“通行费”,刘桂堂狮子大开口要求分占三成商贸利润,吴化文与孙殿英则态度暧昧,实则等待坐收渔利。沈若雁的锐锋特种队虽已摸清各卡哨部署,却因忌惮四股军阀联手,不敢贸然突袭。议事厅内,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了焦虑与凝重。
绝境微光:突破封锁,商队现身
就在临城上下陷入绝望之际,一个消息如同惊雷般划破阴霾——锐锋特种队的侦查兵在阳谷县南部的偏僻河道,发现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商队,正突破孙殿英的封锁,向临城方向驶来。
“司令!阳谷南部的徒骇河河道,出现一支商队,约有三十艘货船,两百余名护卫,正逆流而上!”侦查兵气喘吁吁地跑进议事厅,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孙殿英的卡哨似乎被他们绕开了,目前没有发生冲突!”
“商队?”马小丑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是什么来头?船上装的什么?”
“暂时不清楚具体来头,只看到货船吃水很深,应该装载了大量物资。护卫们装备精良,身着统一服饰,腰间佩枪,身手矫健,看起来不像普通商队的护卫。”侦查兵回道,“我们的人不敢靠太近,只能远远观察,他们似乎对河道地形很熟悉,专门走偏僻水道,避开了孙殿英的主要封锁点。”
马小丑当即下令:“沈若雁,你带两百名锐锋队员,立即赶往阳谷南部接应,务必确认商队身份,确保他们的安全。若真是前来贸易的商户,一定要护送到阳谷漕运集市;若有异常,立即汇报!”
“是!”沈若雁应声领命,即刻召集队员,骑上快马,向阳谷南部疾驰而去。
此时的徒骇河河道,一支由三十艘乌篷货船组成的商队正缓缓前行。货船首尾相连,船身宽大,船头插着一面绣着“夏”字的杏黄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每艘货船两侧,都站着数名身着青色劲装的护卫,他们目光锐利,警惕地观察着河道两岸,手中的步枪上膛,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商队的领头船甲板上,站着一位身着月白色旗袍的女子。她约莫二十七八岁年纪,长发挽成精致的发髻,插着一支玉簪,面容清丽,眉宇间却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干练与果决。她手中握着一副望远镜,正仔细观察着河道两岸的地形,正是江南商队的主事人——夏晚晴。
“小姐,前面就是阳谷县境内了,孙殿英的卡哨主要集中在主河道,我们走的这条支流比较偏僻,应该不会遇到阻拦。”一名身着灰色长衫、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走上前来,恭敬地说道,他是商队的管家,姓秦,负责打理商队的日常事务。
夏晚晴放下望远镜,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秦管家,不能掉以轻心。孙殿英的部队向来贪婪,即便绕开了主卡哨,也可能遇到巡逻队。让护卫们加强警戒,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按计划行事,尽量避免冲突,我们的目标是抵达临城。”
“是!”秦管家应声退下,高声下令,“各船注意,加强警戒,保持队形,全速前进!”
这支商队,正是从江南苏州出发的夏氏商队。夏家在江南经营丝绸外贸数十年,家底雄厚,在上海、苏州、杭州等地都有分号,生意遍布国内,甚至远销海外。夏晚晴作为夏家独女,自幼便跟随父亲打理生意,不仅精通经商之道,更有过人的胆识与智谋。她早就听闻冀南临城开埠通商,商贸环境良好,想要开拓北方市场,却恰逢四股军阀封锁商路。但夏晚晴并未放弃,她深知临城的棉花、粮食资源丰富,是丝绸生产的重要原料产地,而北方的丝绸市场潜力巨大,于是她亲自率领商队,准备突破封锁,前往临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